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学习其实并不复杂,主要就是处理好选择题和记忆大题。大约在10月,遵循导师的提议,我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考研政治应用,里面有大量章节性的选择题,我前后大概做了三次。进入11月,市场上出现了各类模拟试题集,我就购买并解答了许多,比如蒋五、任四、肖八以及米鹏等人的试卷。必须记住的是,选择题的得分直接决定了你的总成绩,因为论述题的差距通常不会太大。从11月中旬起,我开始专心背诵大题,如肖八、肖四、肖五的答案,还包括蒋中挺的预测题全书,几乎都熟记于心。尽管最终考试中并未全部遇到原题,但答题时依然游刃有余。此外,书写清晰这一点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更加注重知识的变通,我当时考试的时候把一些自己能写的都写上了,出来成绩还是很满意的。对于数学,课本是很重要的,因为我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所以课本的习题没有做,我的一开始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把重点内容,考研热点内容熟悉了,使自己有了全面的认知,中期的学习是把之前的内容复习了两遍,然后做真题两遍,我是从2000年的开始做的,在这个过程中做了李永乐老师的660,还看了复习全书,整理了一些笔记,后期是又做了一遍真题,然后就是做的一些模拟题,这个就很多情况了,李永乐老师的经典400题,模拟题,张宇的最后八套题,最后四套题,感觉这些题出的还可以,但是难度大一些。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楼主来说,复习英语是一项挑战。对于英语学习,我提议基础扎实的同学可以直接通过真题来提升,而如果和我水平相近,建议先攻克一下长难句。你可以选择使用红宝书或恋恋有词作为单词书籍,每日规划完成两单元,并且记住持之以恒地复习,虽然初期可能感到艰难,但后期会渐入佳境。关于真题,我是在六月启动的,这里插一句,真题是最有价值的资源,无需去做那些模拟题,它们并不实用。推荐的真题参考书有张剑黄皮书或何凯文的系列。起初专注于阅读理解,从1997年开始,每天下午解决两篇,务必深入理解解析,并标记陌生词汇。我对阅读部分总共进行了四轮练习,第一轮非常吃力;第二轮则需启用全新真题,再次实践,同样重视解析,剖析长难句,研究每个选项的对错原因;第三轮时,做完题目后,在空白纸上全篇翻译,不依赖解析,之后与解析对照;第四轮,你应该达到这样的标准:没有不认识的单词,能分析出每句话的结构,对每个选项都能解释得头头是道。这样准备充分,你便可以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考试前几天,选取未做的近几年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模拟实战,以保持手感。至于英语作文,我在十一月开始背诵,使用的教材是王江涛的,尽管反复遗忘,最终只背了二十篇,但也足够应对考试了。考试时,时间绰绰有余,沉着冷静,把记忆中的内容写上去就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震勘探是该科目的主要内容,其原理基于弹性波在地层中的传播和反射。需深入理解地震波的速度、衰减特性以及如何凭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来推断地质构造。对这个部分,我建议多做实际的地震资料分析,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实验,这能帮助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重力和磁法勘探主要依赖于地壳内物质密度和磁性差异产生的重力场和磁场变化。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方法需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特别是对牛顿引力定律和电磁学的理解。掌握数据处理和异常解释技巧也至关重要。我会推荐大家多阅读相关文献,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再者,遥感技术在地球物理勘探中也有重要应用,如卫星遥感提供大范围的地表信息,这对研究大型地质构造和环境变化极其有用。这部分的学习需一定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操作技能,建议提前接触并熟练使用GIS软件。
实验和实习是提升实践能力的关键。会有机会参与实地考察和实验项目,亲手操作各种地球物理仪器,这些经历将使你更直观地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
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更新也很重要。地质工程领域的进步快速,新的探测技术和解释模型不断涌现,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敏锐度,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