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能源动力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的投入相对较少,但收获却颇为可观。我从秋季学期刚开始的9月着手复习,通过阅读精讲精练并结合着做1000题来同步学习,每读完一章就做对应的部分。这个阶段不必急于死记硬背,因为短期记忆很快会消失,主要是为了先熟悉知识点。我保持着每1到2天攻克一章的节奏,有些章节只需快速浏览,而有些则需仔细牢记,老师们通常会指导哪些内容是关键。1000题完成后,我推荐查阅风中劲草,它的知识点整理得非常清晰,我在后期主要依赖这本书。等到八套题发布后,我做了选择题,并大致看了看主观题部分。可以说,1000题专攻选择题,而最后四套题则是针对主观题的,我在考试前夕集中精力背诵了最后四套题的主观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复习一般在下午和晚上,上午看数学容易困,数学最好先看一遍课本,做做例题课后题之类的,但是别纠结于课本,毕竟那不是大纲,我当初就陷进课本里去了,课后题认认真真做了两遍,现在看来纯属浪费时间!课后题别全做,做做计算就行。复习阶段要好好做笔记,别漏了题型!把自己的笔记看个三四遍,甚至要求背笔记,由此可知数学笔记的重要性。全书我用的张宇十八讲九讲,我觉得挺好的,数学题的套路一共就那些,万变不离其宗,自己多整理题目套路,类似的题型做个对比,会很受益的!
考研英语方面:
十二月份到来时,我基本上不再频繁地练习英语题目,而是专注于回顾那些我还感到生疏的知识点。每天早晨,我会朗读填空、阅读理解和翻译部分,同时通过视译来检验自己理解句子结构的能力,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考试前一天。此外,从十二月开始,我着手整理不同类型的小作文和大作文模板。我想强调的是,市面上的作文书虽多,但有些模板过于复杂,实际操作并不理想,容易导致错误。因此,我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易于记忆和仿写的模板才是最佳选择。在12月11日和15日下午,我分别进行了自我模拟考试,使用的是未做过的历年真题,目的是体验考场氛围和测试解题速度,让自己适应连续完成整套试卷的感觉。接下来的日子,我反复研读过去的真题,不断地复习和总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晶体结构、相变理论、固溶体、位错理论、扩散等内容。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关键。晶体结构的学习中,要重点关注晶格类型、布拉伐格子和晶面指数,这对后续的材料性能分析有重要影响。位错理论则是解释金属塑性变形的重要工具,理解位错的产生、运动和交互,能帮助理解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
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是这个科目的重点。实验室中的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的运用,帮助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学会正确解读实验数据,如凭DSC/TGA分析材料的热稳定性,或凭电化学测试了解材料的腐蚀行为,这些都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再者,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可忽视。例如,当学习扩散时,不仅要理解扩散机制,还要知道如何利用扩散方程预测材料的扩散行为,并将其应用于燃料电池、电池等能源设备的设计中。这种跨学科的知识交叉会大大提升综合素质。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模式。对复杂的理论,首先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图像,凭做题和笔记加深记忆,凭实践操作或案例分析来实现知识的应用。定期回顾和总结也十分重要,防止知识遗忘,巩固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