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水文学与水资源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我是在下半年出了风中劲草才开始的。选择题我买了1000题但没做,而是用风中劲草的知识点熟悉考点,然后做配套的习题,最后在临考前一段时间再把题浏览一遍巩固。主观题我则是最后一段时间背了肖四其他都没管。最后在考研前一段时间又看了遍做过的全书上的知识点和题,归纳总结,差不多了后就开始定时做真题直到开始考试,期间还做过模拟卷,不过有点难,做了几套就放弃了。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全书》第1轮,一般50来天,每天6h-8h差不多,自己看看每天大概能看多少页,然后用总页数除以每天看的,加上可能要休息的天数就能估计自己看1遍的复习全书的时间了,我是50来天。看每个章节前,先看大纲,知道了解、理解、掌握、会用的含义,知道哪些知识点是重点;然后再把笔记看1遍;最后再看数学复习全书的相应章节。全书里每一章的每道例题,每道课后习题都要自己用脑子想,用笔算,问自己每道题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弄懂每一道题,除非有些题目对你来说太简单了。第二遍买了张宇的真题,因为是把近三十年的真题按照知识点归类编的,个人觉得对知识的归纳梳理很有帮助,依旧是错题不熟的知识点记到笔记中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阅读:这是重头戏占到40分。我只用零散的时间背单词,节省出来的时间就做1997-2007阅读真题,单词与真题同时进行,在训练阅读的同时强化单词的记忆。前十年真题用的《考研真相》,这本书写的相当细致,逐词逐句翻译,每个长难句都有讲解,可惜的是有些阅读题的解析说服力不够,这本书做了3遍;2007-2017年用的张剑黄皮书,这本书虽没有前者细致,但解析很好,很有套路。因为前十年做了3遍,2007-2015年做了两遍。由于时间关系,把精力给了专业课,最新的两套没做。这不可取,最好是拿出来做考前模拟。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文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理论性强的学科,它涉及到水循环、水量平衡、洪水预报、地下水动态等多个重要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首要任务。对水循环的理解,你需知道地球上水分如何从大气到陆地,再到海洋的全过程,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水量平衡的学习则要求你熟练运用水量守恒原理,分析不同区域或系统的水量变化。
深入研究水文统计学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降雨概率分布、频率分析、相关性分析等,这些都是进行洪水预测和水资源评估的重要工具。你需熟悉各种统计模型,并能按实际情况选合适的模型进行计算。
再者,实践操作能力同样重要。无论是模拟实验还是实地考察,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例如,凭水位计、雨量计等设备的实际操作,直观感受水文现象的变化,加深对水文学的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结合教材和参考书,利用网络资源如科研论文、在线课程进行深度学习。定期做题和模拟测试也很关键,这帮助你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漏洞。小组讨论和教师答疑也是提升理解的好方式,特别是对复杂概念和公式,多角度的探讨往往能带来新的启示。
保持对水文学的热情和好奇心,这是持续学习的动力源泉。水文学不仅是科学,更是关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大课题,每一次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都是对知识的深化和对自我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