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一名文科出身的高中生,我对政治有一定基础,这次考试的表现算是过得去,毕竟我没怎么全力以赴。我只是简单浏览了一遍《风中劲草》的政治经济学部分,那份xiaoxiurong的考点预测背诵版则未曾开封。我的重点放在了各路名师的模拟题集上,主要做了最近五年的真题及肖四的练习。今年许多教师精准预测了不少主观题,然而有些考研同伴却觉得肖老师的命中率不高。尽管肖四中没有直接匹配到今年试题的题目,但我认为他的很多主观题答案都能与实际题目相结合。此外,肖老师的最后预测资料里居然有四道与今年主观题相同的题目,我当时并未特别留意,仅凭出色的短期记忆记住了答案。第二天看到试卷时,我发现竟有四道原题,顿时激动不已,立刻把答案写上了。不过,主观题得分偏低,实在让我困惑,可能是因为我在前面部分写得过于详尽,导致后面略显仓促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复习一般在下午和晚上,上午看数学容易困,数学最好先看一遍课本,做做例题课后题之类的,但是别纠结于课本,毕竟那不是大纲,我当初就陷进课本里去了,课后题认认真真做了两遍,现在看来纯属浪费时间!课后题别全做,做做计算就行。复习阶段,我担心自己会有些遗漏的地方,就用的张宇十八讲九讲,我觉得挺好的,尤其是高数,你值得拥有!数学题的套路一共就那些,万变不离其宗,自己多整理题目套路,类似的题型做个对比,会很受益的!很多解题技巧要好好做笔记,别漏了题型!把自己的笔记看个三四遍。12月一整个月我都在做真题,我先做了05-15年的真题,一天一套,做完对答案,总结错题。如果前期工作到位,几乎每套题2-2.5小时都可以做完,所以前期工作真的很重要。然后一天复习这十套题中的错题,然后开始按倒叙做95-04年的真题,还是一天一套,大概做到20号,接下来的一天复习错题。考前两天做了两套张宇的4套卷,如果有能力,真的推荐大家做一下张宇的8套卷和4套卷,据说今年有原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不会背单词的,总觉得枯燥没有盼头,但有些同学是愿意跟朱伟的恋恋有词或者其他老师背单词,方法各异,我简单介绍我的。我从一开始就做真题的阅读,从九几年的题开始做,刚上手真的看不懂,几乎全错,自己也会受打击什么的,但是这个时候正确率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可以大致了解考研英语的题材和体型设置以及重复率很高的词,当词出现在情景中更能给我留下印象。每天一篇很细的扣下来,进度很慢但是不需要急,会越来越快。英语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断的做真题,我真题做了6遍!不要惊讶,真的是6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基础知识的牢固至关重要。你需对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深入理解,比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环境质量。
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是课程的重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问题需你能够理解和分析其成因,掌握相关的解决策略和政策。例如,理解温室效应的机制,了解酸雨形成的过程,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再者,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知识也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你要熟悉各种环境参数的测定方法,如水质、空气质量的检测,以及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理解也不可忽视。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构建知识框架是最有效的方式。先从大的概念入手,逐步细化到每个小点。理论与实际结合,凭案例研究来加深理解。例如,你研究某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同样重要。凭练习,检验理解程度,找出知识盲点,适应考试的节奏和形式。对错题,要深入理解错误的原因,避免再次犯错。
团队学习也很有价值。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点,激发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