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从八月起我开始了复习,主要依赖于肖秀容的教材,并在阅读后完成了1000题。政治科目中,选择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而论述题方面,大多数人的得分相差无几。对于选择题,我强烈推荐1000题,这套资料涵盖了重要的知识点,如果能熟悉掌握,应对选择题应无大碍。不过,今年的政治选择题似乎难度有所提升,很多题目未曾见过,这或许更考验平时的知识积淀。肖秀容的1000题是一本高质量的选择题集,尽管有些题目可能过于老旧,但在初期用它来训练选择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至于论述题,初期不必过多担忧,待到后期肖4出版后,务必认真背诵,但要注意有时背过的知识点可能会出现在题目的背景描述中。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考数学的考生都应该把时间的重头放在数学上,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理清概念和做题巩固,一定要怀着攻关的态度去对待,毕竟不是每一年的数学都像2017年那么简单,教育部出过2016、2018年的难度,就不敢保证没有下一个2016年的出现。数学的复习我没有用张宇的书,可能我还是觉得有地方难度大了一点,我选的是李永乐王式安的全书,送了一本同步习题和660题,第一遍复习就是这么多东西。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7到10月我看了两遍全书,每一题都做了两遍,然后从头到尾把同步习题做了一遍。10到11月,我把660题的选择题(叫660题但是一本书快1000题),大概有500题,出得都很有水平,我做了两遍,填空题我觉得有些过于冗杂,就没有做,不过还是推荐有余力的做完,对夯实基础有好处。11到12月,我主要是把2000到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了一遍并且仔细钻研了一下错题,最后的半个多月买了张宇的八套卷,并做了近两年的真题,保持一下自己做题的手感。我个人觉得对个人水平提升最大的还是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的时候,自己的做题节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考研数学题量很大,9个大题,我是按照顺序做的,这个按个人喜好,但是一定要拥有并保持自己的做题节奏,千万不要盲从他人,在考场上临时变换节奏。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刚开始我主要看教材,但是进展很慢,看了一眼真题很绝望。后来我开始看复习全书,我用的是北大出的那本粉色的,东西很多,讲的挺细。高数和概率论用这本全书,线代还补充了李永乐的。建议期末考试之前最好要开始全书,暑假继续看。给大家一个时间标识,希望大家在强化阶段开始之前,复习全书的第一遍要看完,这样强化才会有收获,要不然基础不扎实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提一下,数学要注意三件事:定义的理解,扩展的思维,扎实的计算,这三样都不能缺少,缺少一样就不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解题。幸运的是自己在这方面还是具有优势的,除了上述的参考书,我有自己专门的错题本,包含相似的知识点,容易错误的地方,平日里对一些相关知识的感悟等等。建议有时间的人这么去做,对于最终得高分很有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供给、边际效用、机会成本、弹性等都是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你需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概念去解释经济现象。例如,理解价格弹性帮助你分析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边际效用则解释为何消费者会在某一消费点停止购买。
深入理解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四种市场形态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每个市场的特点、厂商决策行为、供求关系以及福利效果都需透彻理解。比如,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帮助你分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行为策略。
再者,熟悉并掌握消费者理论和生产者理论。消费者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问题,生产者理论则关注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凭理解无差异曲线、预算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等工具,你更深入地解析个体在消费和生产过程中的决策。
要重视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的学习。这两个领域在现代微观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博弈论用于分析互动决策,信息不对称则揭示了市场中信息不平等可能造成的问题,如逆向选和道德风险。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练习题,凭实际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阅读经典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或者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原理》,这些书籍都能提供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解释。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会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微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