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土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备考政治时,我主要依赖的是肖秀荣的政治加强系列,包括三个部分,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理论知识与配套的1000题结合复习了一遍。掌握完政治基础后,我转为集中精力做选择题,这时风中劲草的知识点部分成了我的辅助资料。尽管它的题目全面,但缺乏特定的针对性。完成肖秀荣的1000题后,我对错误的部分进行了多次回顾。进入11月,我开始着手背诵分析题,首先是从《8套卷》开始,接着是蒋的《真题百分百》。到了12月,我全力以赴地记忆《肖老师4套卷》和《蒋老师五套卷》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做过的所有选择题,无论是来自《1000题》还是其他试卷,我都确保牢记错误的部分,并时常查阅《风中劲草》以巩固。每天坚持一套题,保持答题的感觉,同时为英语和专业课留出更多时间。考前一周,我全力冲刺,背诵四套卷的大题预测。我的政治成绩不算高,只能提供这些经验供参考。
考研数学方面:
张宇的36讲过两遍,1000题认真做两遍(这里千万不要对着答案做题,把第一遍自己没做出来看完答案才会做的题标记出来,第二遍第三遍重点刷,直到自己能不看答案做出来为止)12月一整个月我都在做真题,我先做了05-20的真题,一天一套,做完对答案,总结错题。如果前期工作到位,几乎每套题2-2.5小时都可以做完,所以前期工作真的很重要。然后一天复习套题中的错题,然后开始按倒叙做95-04年的真题,还是一天一套,大概做到20号,接下来的一天复习错题。考前两天做了两套张宇的4套卷,如果有能力,真的推荐大家做一下张宇的8套卷和4套卷,据说今年有原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完全放弃完型填空的做法并不明智,其实这个部分只要专心背诵词汇,难度并不算高。通常情况下,用心去完成的完型填空得分往往能达到6分或以上,其价值堪比一篇阅读理解。因此,在模拟考试时,如果你在完型填空上的表现良好,那么在实际考试中按照常规顺序答题是个不错的选择。至于作文,虽然考前能找到各种模板,但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标记并查阅你在真题中遇到的所有陌生单词和短语,这样可以在原文中标注释义。使用张剑的黄皮书,通过深入解析来剖析复杂的句子,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提炼文章主旨。掌握英语阅读文章的主题对于提高解题准确性至关重要。每天早晨抽出半小时复习这些生词、短语和复杂句型,以巩固记忆。在备考的最后阶段,重温词汇表,特别是形容词和动词,因为它们构成了句子的核心,特别是那些你经常忘记的单词。
此外,研究近三年的真题能帮助你了解当前的命题趋势,同时也能让你更适应做题的感觉。在研读真题时,要多次阅读材料,力求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和句子构造。这样做不仅能提升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从中找到适合引用到作文中的精彩句子。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结构力学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如力矩、剪力、弯矩等,这些都是分析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基础。对每一个新的概念,我都尽量从实际应用出发去理解,凭实例来加深印象。例如,力矩想象为转动的力量,就像拧螺丝时感受到的那种旋转力量。
熟练掌握计算技巧。结构力学中的计算部分相当重要,包括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分析,荷载、内力、位移的求解等。我建议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因它们最能反映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急于寻求答案,是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这对提高解题能力非常有帮助。
再者,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也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比如,研究一些实际建筑结构的设计,看看它们是如何运用结构力学原理的。这样既能增强兴趣,也能提升理解深度。
重视模型建立和分析。在结构力学中,正确地建立物理模型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至关重要。我通常会先画出结构图,明确支座条件,逐步分析每个部分的受力状态,这样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