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可以说是四门学科中性价比最高的,不必过早复习,我的复习安排都是按照辅导班来的(如果感觉自己政治有困难的,最好报个班)。我的政治复习也就是从10月1号正式开始的(大家也可以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政治是得选择题者得天下,10月份和11月份主要做选择题,我是结合《精讲精练》和《1000题》进行复习的,基本上就是看一章《精讲精练》做一章《1000题》。个人认为《1000题》比较重要,几乎覆盖了所有重要知识点,《1000题》我做了有三遍,第一遍做完把错题标出来,第二遍把错题再做一遍,并结合课本和答案理解透,第三遍是在考前半个月内完成的。此外大家也可以买本《风中劲草》背一背。11中旬各种预测卷也相继出售了,我建议大家可以都买一套,主要刷选择题,如肖秀荣八套卷、蒋中挺五套卷、任汝芬四套卷、肖秀荣四套卷等。至于政治分析题,11月中旬也可以着手背了,主要背肖秀荣四套和蒋中挺五套,今年肖秀荣四套卷分析题命中率很高,通常情况下,把肖四和蒋五背完,分析题一般是没问题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暑假期间开始复习,首先着手的是复习全书,每读完一章就配合着做相应章节的练习题。到了9月,暑假结束时,你会发现数学已经初具基础,这时回顾并解决之前在课后习题中出错的部分。接着,我会进行复习全书的第二轮阅读,专注于那些初次未能解答出的问题,当然,第一次就能掌握的部分也需要再次温习,重新整理一下定义和定理。这个步骤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复习全书中仍然感到困惑的例题和练习题,要特别标注出来。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词汇记忆,有许多策略可供选择。我当初参考了一套网络上颇受欢迎的“17天攻克GRE”计划,虽然它出自一本书,但实际上除了每日单词学习表外,其他内容并不那么必要——你只需从网上找到这个单词日历并下载。这份资料包含两个版本的日程,一个紧凑型,一个轻松型。其依据是1、2、4、7、14天的复习间隔法则。若遵循紧凑版,你会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空余时间去处理其他事务。我个人选择了轻松版的日程,大约到中期时,每天需投入约三小时来记单词。持之以恒后,我发现原本陌生的词汇在实战阅读中变得极其熟悉,解题也更加自如。
考研专业课方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统计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喻。在复习过程中,我将它分为两个部分:理论知识和计算技巧。理论部分包括概率的基本概念,如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等,以及条件概率、独立性、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等核心理论。理解这些理论不仅需逻辑思维,也需抽象思考能力。我会建议你多花时间阅读教材,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每个概念,凭做题来加深印象。
计算技巧部分则涉及到随机变量的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等,以及期望、方差的计算,还有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内容。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来提高熟练度。我通常会使用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也会参考一些经典的数理统计教材,如Casella和Berger的《Statistical Inference》,它们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发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并不只是公式和理论的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例如,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你需能够识别出应该用哪种分布模型,如何设定假设,如何解读统计结果等。这就需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我会建议你在复习过程中,尽量找一些实际案例来分析,这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对一些复杂的概念或公式,我会画图帮助理解,或者尝试自己编写程序实现计算,这种方式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保持对知识的长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