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觉得不用复习太早,有人说出了政治大纲(八月十号左右)再复习,我也没听,我是从九月份才开始复习的。我用的资料是《风中劲草》(九月底出),在它还没出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去年的二手书,先看的是马原,因为马原就那么点东西,也不会有什么变化,等新书出了,我就买了新的《风中劲草》,还有配套的《1000题》,又买了《肖秀荣1000题》。我是把一张纸对折两半,左边写知识点,写成填空题,右边写答案。这样复习的时候可以盖住右边答案,事实证明对选择题帮助很大。我大概整理了四个大厚本子,每复习一章,就做风中劲草和肖秀荣的1000题,再整理错题。有人可能觉得很费劲,但是我觉得很有用哈,选择题知识点记得特别清楚,对排除多选题的干扰项非常有用。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个人感觉没必要把课本再过一遍,耗时而且不贴近考研实际情况。直接上复习全书,我是觉得做题的吸收要比我自己看书的效率高。数学150分是考研的大块头,过第一遍要细,刚开始可能会过一遍忘一半,这都正常。复习资料全书我用的是李正元的红皮书,张宇高数十八讲,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如果时间充裕,数学真题可以在整个内容过了两遍后先刷一遍(近20年就可以了),留出最近几年的最后做模拟就可以了。到后面一两个月在刷一遍。数学主要还是在动手,多做。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在考研英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个人的方法是专注于真题训练,我选择的是黄皮书系列。我没有尝试其他练习题,因为我觉得精研真题已经绰绰有余。在三月时,我开始做2003年前的题目,那时主要是为了熟悉手感,虽然错误颇多,但我深入剖析每篇文章,逐字逐句理解,不断重复实践真题。对于英语作文,我原本的基础很薄弱,所以我决定在最后的三个月里每天都撰写一篇文章,不论大小,以此来提升。写作时,不应盲目当作考试,而是先学习优秀范文,摘录其中精彩词汇和表达,研究其篇章构造,然后尝试自己仿写,即使内容相近也无妨,关键在于亲自动手。此外,挑选一本合适的作文参考资料也是至关重要的,我选择了《考研英语话题系列之作》写作160篇,它的封面是红色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基础”,这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领域。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决策者,如消费者和企业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选。你需深入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等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包括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这里,国民收入核算、货币银行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内容是重点。
学习这两部分时,我建议先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凭做题来巩固理解。阅读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帮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案例分析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好方式,试着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应用”部分,这通常涉及到实证分析和政策评估。你需熟悉并能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Stata或Eviews这样的软件操作是必备技能,学习如何建立模型、估计参数并解读结果。这部分需大量的实践,找一些实际数据进行模拟分析是非常有益的。
我还推荐关注最新的经济研究成果和政策动态,例如阅读《中国经济评论》等专业期刊,参加学术讲座或者研讨会,这样不仅能拓宽视野,也能帮助你理解和运用最新理论。
复习阶段,我会建议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解考试风格和难度,并定期自我测试。整理知识点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对后期冲刺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