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七月份我几乎没有阅读书籍,注意力难以集中,偶尔会关注一些政治动态。今年的政治教育开始展现出改革的初步形态,虽然考查的重点依然相同,但考试方式有所转变,更接近于高考的形式,强调对知识点的理解而非单纯的记忆。因此,牢固掌握政治知识点(特别是关键词如主旨、关键点、立足点等)是基本要求,同时需要进行联想、理解和感受,做到融会贯通,尤其是肖老师的精讲精练,对于重要知识点要深入思考。跟随肖老师的步伐学习政治至关重要,他的题目最能体现考研的真实水平,近年来他在考研分析题上的预测准确率极高。例如,2014年内参命中四道大题,最后四套题又猜中三题;2015年内参和最后四套题各中一道大题,同时选择题也有几题命中。在考研冲刺阶段,风中劲草提炼的知识点需要大量背诵。对于其他的政治模拟试题,分析题可挑选部分练习,选择题则可用于手感训练,不必过于纠结。选择题应多加练习。此外,可以适度做些政治真题的选择题,重点在于分析解答的角度和步骤,设想如果换作自己会如何回答,哪些知识点会被忽视等,自我提问以梳理解题思路。最后四套卷固然需要背诵,但不能完全依赖押题,掌握答题技巧才是最稳妥的方法,这样在考场才能应对自如。
考研英语方面:
我保持着每日精读一篇的习惯,全书收录了十年间的40篇阅读理解。每一篇文章我都仔细剖析了三次,这样一来,四个月就悄然流逝了。接着,我便开始专注于记忆作文素材,准备迎接考试。我的阅读步骤如下:首先,初次阅读时我会完成题目,并查阅并记住新词汇的英文含义,因为中文解释可能不够精确;其次,在第二次阅读时,我会再次做题,并将文章逐句翻译成中文。起初我用纸笔记录,但后来为了省事,我选择在脑海中默默转化成中文,同样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次阅读时,我会留意那些精彩的句子,打算用于写作部分。由于此时已接近复习尾声,我开始着手准备作文。至于翻译部分,其实无需额外大量训练,当你的阅读基础打牢后,只需要集中精力练习最近15年的翻译题目,掌握正常的语序以及如何将长句简洁地翻译成短句。每道翻译题价值两分,共有四个评分点,每个点半分。通常来说,答案由四个小句组成一句,据此可以推敲出合适的断句方式。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了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多个领域,这意味着你需有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理解。我建议你尽早开始复习,每天分配一定的时间来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目,构建起全面的知识框架。
教育学原理部分,理解并能应用基本的教育理论至关重要。比如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等,这些都是常考点。不仅要概念,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教育思想。
中外教育史的学习,需对各个时期的教育制度、重要人物和事件有清晰的认识。我建议制作时间线图表,帮助记忆。关注历史背景,理解教育变革的社会影响。
教育心理学部分,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学习动机、教学策略等内容。这部分需结合实例进行理解和记忆,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情境相结合,提高理解深度。
教育研究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掌握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基本步骤,理解各种研究设计的特点,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多做案例分析,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会定期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历年真题的练习也不可忽视,它们帮助你了解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重点。每次做题后,都要认真分析错误,找出知识盲点。
找到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保持积极的心态也很关键。遇到困难时,别忘了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他们可能是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