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学习其实并不复杂,主要就是处理好选择题和记忆大题。大约在10月,遵循导师的提议,我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考研政治应用,里面有大量章节性的选择题,我前后大概做了三次。进入11月,市场上出现了各类模拟试题集,我就购买并解答了许多,比如蒋五、任四、肖八以及米鹏等人的试卷。必须记住的是,选择题的得分直接决定了你的总成绩,因为论述题的差距通常不会太大。从11月中旬起,我开始专心背诵大题,如肖八、肖四、肖五的答案,还包括蒋中挺的预测题全书,几乎都熟记于心。尽管最终考试中并未全部遇到原题,但答题时依然游刃有余。此外,书写清晰这一点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考研数学方面:
自我感觉在数学方面还算得心应手,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四月份我就开始研读教材,到了暑假,复习进度格外高效。对于课后练习,我会挑选部分题目来做,并非全部完成。五月份进入复习全书阶段,做完一轮后,我发现有些错误本可避免,有些则是我真的不懂,于是做了标记,并在第二次复习时专注于解决那些难题。七月份,我回顾之前的笔记,自我提炼了数学知识,以构建一个明确的解题思维框架,这样在面对问题时能更清晰地理解其考查点。八月份我开始刷历年真题,某些年的题目颇具挑战性,我用了一个月才完成第一轮,感觉不尽如人意,于是又重做了一遍,并深入探究各年试题的模式,自己进行了归纳总结。十一月份,我购买了模拟题,难度较大,我建议尝试,但不必太在意正确率,关键是要理解解题策略。
考研英语方面:
英文资源包括张剑的历年考研真题及其解析。我在词汇学习方面采取了这样的策略:从2004年的阅读理解开始,一路回顾到1997年,碰到生词便记录在笔记本中,并时常翻阅记忆。此外,我还用恋练有词来加深词汇印象。必须强调的是,英语水平的提升是个持久过程,重复记忆至关重要,因此要有耐心。对于阅读理解,我研读了何凯文的“五夜十篇”,虽然初读时可能感受不深,但坚持下来会明显感到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技巧固然重要,但它们都基于你的词汇量,所以再次重申,词汇真的非常关键。关于作文,模板虽方便,却非万能解决方案。建立自己的独特模板会让你在考试中更有信心。至于完形填空和翻译,我没做特别的准备,因为这类题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感,而语感不易短期内提升,只能通过日常积累。相比之下,阅读和作文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显著进步,且分数占比大,所以我建议优先抓住重点,适当取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GIS的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GIS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是一种集成地理位置信息和非空间数据的技术,用于分析、管理和展示地理信息。深入理解其核心理念,如空间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和GIS工作流程,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掌握空间数据处理技术是考试的重点。这包括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的理解及转换,以及地形分析、网络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你需熟悉如何使用GIS软件进行实际操作,例如ArcGIS或QGIS,因实践应用往往是理论知识的最好验证。
再者,对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领域的应用要有深度认知。这不仅需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研究动态,还需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编程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Python和GIS库如GDAL、OGR、Geopandas等的应用。掌握这些技能能你更高效地处理大规模空间数据,进行复杂的地理分析。
强化数学和统计基础对理解和运用GIS至关重要。比如,理解地理坐标系统、投影变换,以及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这些都是GIS分析中的常见工具。
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读-练-思”的模式。先系统阅读教材,凭做题和实验来巩固知识,反思和整理,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定期自我检测,凭模拟试题来检验学习效果,并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