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工程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规划不必太过急切,我大约在九月下旬才开始复习。大纲解析我只浏览了一部分,感觉内容繁多且杂乱,于是转向了风中劲草系列书籍,发现它们非常有用,尤其是配套练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到了复习后期,我主要做模拟试题。我个人推荐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题,以及他那本包含重要知识点的总结书(书名记不清了)。这里我想提醒各位,别再迷信政治客观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可循。我做完题目后还有大量时间,便将选择题的答案集中比较,试图找出差异,结果却适得其反,原本答对的题目都被我改错了,真是令人懊悔。
考研数学方面:
在初期阶段,我仅限于研读教科书。我会计算阅读时间,设定目标在暑假前完成一轮复习。课后习题我大部分都做了,初次遇到的错误题目会被我标注出来,那些我认为重要的错题后来我又重新解答了一遍。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有些章节并不在考试范围内。你可以查阅考研辅导资料来确定考试内容,或者直接参照大纲列出的各章知识点进行比对学习。这个时期相对轻松,有时还需要兼顾其他课程,平均下来,每天投入到考研学习的时间大约只有五个小时。一旦完成了当日的学习计划,我就会满意地离开自习室,享受悠闲的生活。
考研英语方面:
我在大学期间已通过六级考试,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从九月份起开始备考。初期,我专心致志地研读了朱伟的《恋练有词》,反复精读了三遍,接着也涉猎了何凯文讲解的复杂句子。然后,我进入了真题阶段,主要集中在2007年至2017年的试题,完整地做了两遍。刚开始时速度较慢,但随着练习的深入逐渐提效。同时,我也细心记笔记,以便找出知识盲点。完成第一轮后,我又开始了第二轮的真题训练,同样大致做了两遍,可惜未能及时进行详细的总结。对于作文部分,我在后期专门进行了强化训练,大约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最终,英语作文题目符合常规,包括一封道歉信和一幅漫画题。另外,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别忽略了词汇的学习,我推荐使用手机应用,我自己用的是扇贝单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研究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的学科,它是工科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备考阶段,我将知识点分为基本概念、理论分析和应用计算三大块来掌握。
对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理解并能准确表述至关重要。这些概念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要确保对每个术语都有清晰的理解。掌握截面法、虚功原理等基本分析方法也是必要的。
理论分析部分,比如胡克定律、欧姆定律、圣维南原理等,需深入理解和记忆。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复杂的力学模型,我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加深理解,每次解题都尽量从本质出发,理解其物理意义,非单纯套用公式。
至于应用计算,主要包括杆件的拉伸、压缩、扭转、弯曲等问题。这里,熟悉各种载荷类型及其对应的受力分析,以及如何从几何、物理和运动三个角度来求解问题,是提高解题效率的关键。我会定期进行模拟试题练习,尤其是历年真题,以此来检验自有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我还特别重视实验环节,虽然材料力学的理论知识占据了大部分复习时间,但实验帮助直观理解材料性能,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尽可能地参与了相关实验室的工作,凭亲手操作,深化了对材料力学的理解。
我认为,好的笔记整理和定期回顾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我习惯于把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定期复习,这样巩固记忆,避免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