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程如所有学长学姐所言,不宜过早开始,相信我真的不是骗人,这门课程的提分完全依靠最后几个月冲刺,如果你觉得自己记忆力跟不上,也不要开始的太早,最早暑假过半的时候开始。暑假期间我看了一小部分政治的内容,主要是在学其他课程累了的时候,开始随意翻肖秀荣那本《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然后做一点题练一下,这样一点点熟悉了一下大概要考什么内容也就够了。真正开始复习应该是九月考纲出来以后,系统地对照着精讲精练看了考纲(就是用彩色笔圈圈花花看得很认真),然后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最后是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以及蒋中挺的冲刺卷选择部分,不过无奈个人政治素养不高,最终也没能拿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分数,最后的那段日子里,走在路上耳机里面放的是——风中劲草的音频!(这个真的有效,感觉特别洗脑)考场上我的政治卷子答得很满所有框框写的密不透风,生怕有所遗漏,以至于边上的小哥哥写完之后用惊恐的眼光看着我在最后五分钟把剩下的一点空白填满了。个人觉得就算答得不好老师多少会在心理上多点好感吧。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是从大三的下学期开始复习的,我得复习方法是看一章的课本做一章的全书,包括例题与习题,但是课本的习题直接略过了,没什么价值,例题可以看看。我用的是二李的全书,非常经典,由于历年数学考试大纲几乎不会改变,所以用去年的书是可以的,这个看自己的选择吧,不强求。然后说复习的细节,这块肯定就是仁者见仁了,我不推荐花费大量时间系统看课本,尤其是课后题不要都做,我主张看全书过程中去翻课本,课本的知识比较零碎,本身就比较乱,综合度也不高(不是不难),有的相对考研来讲可能还很偏,你做课后题为之郁闷发狂的题很可能考研根本不会出现,所以系统看课本我觉得有点浪费精力了。复习顺序你可以按照全书→全书总结→真题→真题第二遍同时总结→400题同时总结。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有一定的基础,事实上,我在英语上的准备时间最长……毕竟对我来说,研读专业书籍比做阅读理解更为艰难……从1998年到2005年,我反复做了两次英语题目,接着从2005年到2013年又做了三次,再到2014年至2019年,我竟然做了四次……这足以表明我对英语的“热情”有多高……但我并不推荐大家都效仿我这种狂热的方式,毕竟时间是宝贵的,专业课程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然而,我想重点强调的是,真题确实至关重要,不要盲目去做模拟题,因为真题有着它独特的命题逻辑,而习惯于模拟题的思维模式会对你的实际考试产生影响。真题值得反复练习,如今英语的难度有所提升,因此多做一些英语真题是非常有益的。坦白地说,我的专业课分数并不理想……但这里我还是想重申,天道酬勤这一原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知识是必须掌握的。这包括了解GIS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系统组成以及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理解GIS的三大核心元素——数据、硬件和软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对这部分,我会推荐《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这本书,它是学习GIS入门的经典教材。
熟悉并掌握GIS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是关键。矢量和栅格模型的理解,以及点、线、面等基本地理实体的概念,需深入理解。了解如何将现实世界的信息转化为这些数据模型,以及各种数据转换的方法,例如拓扑建立和编辑,也是重要的知识点。
再者,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是其核心价值所在。从缓冲区分析到网络分析,从地形分析到空间统计,每个模块都需实战练习来加深理解。我建议使用ArcGIS或QGIS这样的主流GIS软件进行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复杂的分析工具。
地图制图部分,要掌握比例尺、投影、色彩搭配、符号系统等基础知识,并能按需求设计出清晰、准确的地图。这部分的学习需结合实际案例,凭设计和修改地图,提升地图设计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不是死记硬背。多做项目,无论是模拟还是真实的GIS项目,都能帮助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保持对新科技的关注,比如云计算GIS、大数据在GIS中的应用等,也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定期参加线上讨论组,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也会主动找导师教,获取更专业的指导。这样,不仅深化对GIS的理解,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