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我完全依赖于肖秀荣的教材。其中包括《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大概从八月中旬开始,我会每天投入约一个半小时在这门科目上。我的方法是每日阅读一章内容,接着完成相应部分的《1000题》练习。推荐使用铅笔作答,并只需在答案处轻轻标注,因为这套习题最好能重复做三次以深入掌握。如此这般,大约到十月份,我能完成第一轮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的学习。这段时间主要是熟悉内容,明白考试要点,形成初步的学习框架。
第一轮结束后,紧接着进入关键的第二轮。这一阶段需要将两者结合,但重点在于理解和消化《知识点精讲精练》中的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这一点务必牢记。自我理解后,只需记住关键知识点、重要事件的时间线以及两种理论间的差异。至于形势与政策这部分,可以留到冲刺阶段再复习。
考研英语方面:
我坚持每天都精读论文,大概每天用三页A4纸的量,其中包括一篇英译汉和一篇汉译英,之后还会进行总结。从九月份开始,一直到十一月,我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到了后期,我把复习的重点转向了之前整理的资料,每天会花一个小时回顾这些内容,甚至利用空闲的碎片时间也会翻阅。同时,我逐渐减少了每日的翻译工作量,只是为了维持那种翻译的状态。对于考试的答题顺序,我首先是写作(小作文15分钟,大作文25分钟),接着是阅读A部分(75分钟内完成),然后是C部分(22分钟),B部分(20分钟),完形填空(15分钟),剩下的时间用来检查和涂卡。有的考生可能会选择先做B部分再做C部分,但我连续两年都按照这个顺序来,初次考研时因为B部分较易所以没有问题,不过今年的新题型我花了30分钟还没做完,导致后面翻译和完形填空的时间紧张,再加上心态波动,影响了这两部分的得分。如果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翻译,即使新题型难度较大,你也能迅速完成,而如果新题型难,通常得分都不高,但这并不会对完形填空的答案产生太大干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数学分析,这是一个深入研究实数、函数、极限、微积分等内容的学科。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你需深刻理解“ε-δ”定义的极限,这是整个数学分析的基础。连续性、导数、不定积分、微分方程等章节也需深度探讨。我建议多做题,凭解题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不要忽视证明题,它们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我个人喜欢用笔记本记录每道题的关键步骤和思路,这对我后期复习非常有帮助。
线性代数主要涉及向量、矩阵、行列式、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等内容。这部分需特别注意的是,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例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解决振动问题、电路分析等问题中有广泛应用。理解矩阵运算的本质,如矩阵乘法、逆矩阵和行列式的计算,是基础中的基础。线性空间和线性映射的理解则需抽象思维。我推荐使用几何直观来辅助理解和记忆,比如将二维、三维向量的问题可视化处理。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定理的记忆和理解同样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我会定期回顾笔记,整理知识框架,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同一个概念或定理,这有助于深化理解。不断刷题是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关键,尤其是高难度的综合题目。
我想强调一点,无论是数学分析还是线性代数,都需耐心和毅力。这些科目可能在初期看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坚持不懈,逐步积累,你会发现自有的进步。保持好的心态也很重要,遇到难题不要气馁,因这些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