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财务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备考资料主要包括讲义、命题人设计的1000道题目以及最后的四套模拟试卷。最佳的学习策略是从九月起就开始逐步掌握并理解各科知识点,这个过程会一直延续到十月十五日。在此期间,别忽视了选择题部分:九月至十月侧重于单项选择题的练习,而十一月则转为多项选择题,至少重复练习两次。十一月中旬,我开始精读冲刺课程的讲义,这时除了继续选择题外,也开始为解答分析题做好准备。考试前两周,我又进一步熟记了点题班的讲义内容。进入十二月,我在做四套卷的同时,通过分析题来锻炼解题思路,不必逐字抄写答案,列出关键点和涉及的知识点就足够了。就这样,我步入了考场。十二月是复习的关键阶段,我会第三次通读红宝书,并结合《风中劲草核心考点》来记忆主观题重点,比如辩证法的两大方面、三大矛盾、五大范畴和四大方法(不过其配套习题我不推荐)。此外,《肖秀荣命题人冲刺八套卷》的选择题也是我的练习材料,我会定时答题,追求准确性,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考研数学方面:
研读了两遍数学教科书,并且对照教学大纲,重点理解基础知识。随后我开始集中攻克高分速成手册,大约重复练习了三四次,由于这本书内容精炼,相较于核心笔记,它的难度较低,主要都是基础题目,所以完成速度较快。核心笔记我则刷了两遍,尽管其中有些难题,但整体而言,它对知识要点和题型的总结非常到位,多做几次对提升数学成绩大有裨益。大约在10月时,我开始接触题库,实战演练真题并不算丰富,所以我尽量保留整套试题,模拟考试时间来做。我个人推荐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用于系统整理概念和经典题型,另一本则记录错题。坦白说,我在记录错题方面没能持之以恒,不过我对知识点的梳理相当全面,后来几乎成了我主要的学习资料,做过的题目大多能在上面找到对应的总结,这个过程耗费了不少心力,但令人鼓舞的是,这些努力与进步明显成正比。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用书:红宝书单词+张剑阅读150篇+英语一历年真题+英语二真题+王江涛高分写作。我3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就开始背单词一直持续到考研,说是背,我得背其实就是看或读,包括其他所有科目都是这样,因为不喜欢那样一遍一遍得背回忆。张剑阅读150我是4月份开始做的,但只做了不到一半,错误很多,每篇5个要错3个,看了答案解析,翻译成中文给我我还是会有选错,有的题完全不敢苟同,觉得毕竟是模拟题可能还是有点问题的,就也没在意,后来索性不做了。然后6月份开始做英语一真题,我是买的30年真题,先做的80年代的简单的不行,随便做做换了90年代,也不难。后来做2000年往后英语真题,建议学弟学妹可以从2000往后做认真做,还是不错的,每天英语花时间两三个小时,其中接近两个小时都是给单词了,不到一小时做题,所以没做多少题,而且从不死磕,也不翻译句子分析语法成分啥的,只是全篇大概翻译,对对答案,看看错误之处,所以这方面没法给你们经验。10月份11月份还在做真题,英语10往后第二遍,12月开始背作文了,作文不要背模版,直接背全文。最后今年英语简单,我客观题只错了2个完形扣了1分,翻译也把都译出来了,关键点都没错,作文写的感觉也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管理学》,这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企业的学科。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如决策理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是关键。我建议你们多阅读经典的管理学教材,比如彼得·德鲁克的作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实践性的案例分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尝试用自有的话解释复杂的概念,这样不仅能加深记忆,也有助于考试时的论述。
关于《微观经济学》,这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科学,包括消费者、企业等如何在市场中做出决策。基础的供求模型、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竞争模式(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等是核心内容。我推荐使用曼昆或萨缪尔森的教材,他们的书籍讲解深入浅出,适合初学者。对这个科目,大量做题是必要的,尤其是理解和运用各种模型。理解经济学背后的逻辑,不仅仅是公式,这对理解和解答复杂问题至关重要。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跨学科的理解也很重要。例如,将管理学中的决策理论应用到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选问题中,帮助更全面地理解经济行为。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框架,形成自有的思维导图,也能帮助巩固记忆。
无论哪个科目,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坚持每天的学习计划,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都是成功的关键。找到合适的学习伙伴或者导师,提供不同的观点和反馈,使学习更加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