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完成1000道练习题是必要的,最好能在暑假结束前完成一次。多做几次会更佳,重复三次就很理想了。对于错题,务必使用错题本;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记录完整题目耗时,只需在笔记本上注明错误的知识点,便于日后频繁查阅。质量而非数量是关键,个人认为深入理解1000题,加上肖教授的命题人解析真题,就已经足够充分。命题人解析真题是必需品,别为了省小钱而选择打印真题。若参加辅导班,能有效节约时间和精力。完成真题后,标出错题相关知识点并多次回顾,你会发现肖教授分析的错误原因仿佛就是针对自己。政治科目投入即有收获,进步迅速,但需专注。错误和正确答案往往只有微小差别。肖四肖八不必多说,购买并动手做。肖四的大题必须背诵,尽管容易忘记,但在考场上根据记忆填充即可。未接触过的新知识,可以提取关键词,有能力的话创造助记口诀,既要努力背诵,也要掌握方法。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大致过了一遍全书和十八讲,整理了十八讲的知识点,9月份开始真正的复习,笔记很重要啊,后面做题有知识点忘记了翻笔记会比较方便,再做相应的全书上的内容,这样印象更深。二刷完全书我就开始做1000题了,虽然题目比较难,但是对提高能力比较有帮助。到了11月底我才开始做真题,只做了一遍,后面又做了一遍错题。总的来说,感觉数学复习的还算可以,今年数二考的也比较简单,快交卷的时候发现因为一个小失误做错了一道10分的大题…心痛…
考研英语方面:
在九月时,我掌握的词汇量还不足一半,做英语阅读真题一套能错六七道,尽管我原本的英语基础还算扎实(即便大学三年没怎么学习英语,四六级也只是勉强通过)。英语的核心关键是词汇!为什么阅读理解错误频发?归根结底是因为你不认识那些词,换句话说,就是读不懂文章。因此,九月看到这样的错误率,我深感焦虑,连忙寻找解决策略。这时,我要特别提及“曲线记忆法”,以前我一直怀疑它的有效性,但实践后才领悟到它真的非常!实用!当然,这是一种应急措施。如果你现在有充裕的时间,务必开始背单词,无论选择哪种书籍,顺序的或无序的,别担心记不住,关键在于反复记忆。坚持到九月,你多半已经对超过一半的单词烂熟于心,此时配合曲线记忆法,效果会加倍。大约五十天的时间里,早晚我都安排了背诵任务,利用记忆图表,比如早上背A组,晚上复习A组,次日早上背B组,晚上复习AB组。我打印了一份按字母顺序排列的5500个大纲词汇简版,每天如此进行,不可间断。有同学后来告诉我,其实可以平均分配而非按字母顺序,但我在尝试均匀分配后发现效果不佳,所以我建议还是遵循字母顺序。可能会有一天你需要背很多C部分的词,另一天E部分的词却很少,不论多少,坚持下去,这种方法的效果更佳。反正我只用了十天,就明显感觉我的英语水平有了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字电路是电子工程的基础,它主要涵盖了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我建议从最基本的AND、OR、NOT等逻辑门开始,逐步深入到半加器、全加器,再到触发器、计数器等复杂的时序电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动手做实验,凭实际操作加深理论的理解。使用EDA软件如Multisim进行仿真也是很好的辅助手段。
信号系统的部分则涉及到信号的基本性质、滤波器、系统分析等。这部分需理解并掌握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工具,它们是用来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强大武器。对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区别以及转换关系,要能够灵活运用。特别注意的是,掌握Z变换和DTFT对解决数字信号处理问题非常关键。
再者,实践应用是提高理解的关键。我经常凭做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来巩固知识,尤其是那些设计题目,能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比如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你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
我还发现,好的笔记习惯和定期复习至关重要。我会在每次学习后整理笔记,把复杂的概念简化,用图表或例子帮助记忆。定期回顾,特别是临考前的冲刺阶段,反复温习和练习,使我对知识点更加熟悉和熟练。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常常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这种互动学习变得更有趣,也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