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电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始终缺乏兴趣,因此备考期间总是推迟复习这一科。然而,回顾最终的成绩,我发现政治的性价比其实相当高。我启动了肖秀荣的一千题练习,在暑假里完成了两轮,并且整理了我的错误。到了十一月,新版本的一千题发布后,我又购买并完成了两次训练,同样对错题进行了梳理。最有效的工具大概就是肖秀荣的最后四套模拟卷,我在最后阶段主要就是记忆这些大题。当然,每年都存在反押题的情况,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总的来说,理解和熟悉政治内容至关重要,不能一味依赖押题。我个人认为,对于像我这样的理科生而言,参加辅导班由专业教师指导复习确实效果显著。
考研数学方面:
通常,我会选择在午后和夜晚来复习数学,因为清晨时分我往往感到疲倦,不利于学习这门需要集中精神的科目。首先,建议先通读一次教科书,并尝试完成课内的例子和课后习题,但不要过度依赖课本,它并非考试大纲,我曾经就被课本牵绊,花了大量时间精做课后题,现在想来其实并无太大必要,只挑一些计算题来做就足够了。在复习期间,记笔记是非常关键的,确保涵盖所有类型的问题,以免遗漏。反复查看甚至背诵你的笔记,你会发现这对数学学习有多么重要。我个人使用的是张宇的十八讲和九讲,感觉非常实用。数学题目的解题技巧大同小异,掌握基本套路并比较相似题型会让你受益匪浅。
考研英语方面:
大致是完成150篇文章,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就抄下来学习。坦白说,尽管我购买了红宝书,但实际上我没有用它来记忆单词。没错,你没听错,我一次都没有记过单词,尽管我知道词汇量很重要。只是我个人不太适应背单词书,而且我认为这种方式太过消耗时间。我采取的方法是记录在阅读中遇到的新词汇,尤其是从真实题目中获取的。我会准备一个笔记本,左侧记录英文单词,右侧写上对应的中文释义。之后每天抽出大约二十几分钟来复习,第二天则只看英文单词,尝试回想其汉语意思,如果记不清楚,再瞥一眼右侧的中文提示。这样重复多次,对于应对考试我觉得绰绰有余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路理论是电气工程的基础,它涵盖了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性质,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分析,以及网络定理等内容。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解决电路问题的核心工具,一定要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对电容和电感,要明白它们的储能特性和频率响应特性,这对理解滤波器等实际电路有极大帮助。
网络定理如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等,是解决复杂电路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这些定理的内容,更要凭大量的习题训练,去熟悉如何运用它们。对交流电路的学习,理解复数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能够使更简洁地处理阻抗和相位关系。
再者,实验也是电路学习的重要部分。凭亲手搭建电路,观察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验室的实践操作不仅能提高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实验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模式。对每个知识点都要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凭做题来巩固记忆,凭解复杂问题来提升应用能力。定期复习也是非常必要的,避免遗忘曲线的影响。我还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知识框架,这有助于形成系统性的理解。
利用好教材和参考书,比如邱关源的《电路》是一本经典的教材,陈希孺的《电路分析基础》则适合深入理解。网上有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历年真题,这些都是宝贵的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