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下旬起,我开始了学习,初次阅读(红宝书)时非常匆忙,几乎像浏览书籍一样,同时配合(肖)1000题做练习。然而,这种做法后来让我陷入了困境。投入了时间却没有深入理解,导致效果不佳,于是我就开始感到焦虑(随着时间推移,紧迫感不断增强,压力也随之增大)。我觉得这是所有科目中令我最头疼的一个。因此,建议大家首次阅读时要认真,不要草率对待,后期的时间利用非常重要。在政治学习初期应扎实掌握客观题的基础,深刻理解知识点,因为大题通常需要通过背诵模拟试题来准备,我自己选择了背诵肖四。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的理解是,关键在于掌握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比速度更重要。下面分享我的复习策略。在大三下学期,课程繁重,老师们频繁点名,留给考研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主要集中于晚上和周末。那时我主要是通读了一遍教材,并完成了课后练习题。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课后题并非必要,除非你有充裕的时间,否则专注于教材本身就已经足够,因为后续复习时,你会忙于应对复习全书中的大量题目。暑假期间,我只在家待了六天,那个时期最难熬,炎热的天气和学校的糟糕伙食都是挑战,但只要能坚持下来,就是一种胜利。这个阶段,你们可以开始接触全书,无论是李永乐的还是陈文灯的,差别不大。九月,我集中精力做了李永乐的660题,这是一本很好的资料,涵盖了大部分填空和选择题类型,需要深入理解和反复练习。到了十月,我开始做模拟题,主攻李永乐的全真模拟400题,难度颇高,可能会让人感到挫败,但完成之后你会发现收益颇丰。十一月,我开始做历年真题,那时候做起真题来就会觉得轻松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上做了调整,因为觉得要过完三遍真题一天一篇速度略慢,就改成一下午掐时做完整一套,一般85-88分钟,然后只对答案不看解析,对完答案再看原文,把每篇的生词抄在单词本小本上,一句一句口译。这样做完一套大概需要4个小时。大家回忆一下平常生活里看英语文章的经验,如果这篇文章刚好是你所熟悉和习惯的内容,即使比较长的句子比较难的内容,看起来也很舒服,速度肯定有保证。对于准备时间比较充分的朋友来讲,应该早早就开始逼迫自己每天花十到十五分钟去读一些英语文章,特别是要选一些略带有专业性质的文章,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和敏感度,这个工作坚持一两个月后,对加强自己的语感和猜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掌握元素周期表是基础中的基础。理解元素周期性规律,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电离能、亲电性等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趋势,这是理解无机化学的关键。对过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质,如配位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要特别关注,因这些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
无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包括分子轨道理论、晶格理论等,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解晶体场理论如何解释配合物的颜色、磁性等特性,以及怎样凭VSEPR理论预测分子形状,对解决复杂问题至关重要。
再者,酸碱理论,特别是质子酸碱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理论,以及它们在溶液化学中的应用,是无机化学的重要部分。你需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来解析离子平衡、沉淀反应等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两大难点。对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态的概念,理解氧化数的计算,熟悉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电极电势的应用,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配位化学则需你理解配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掌握配合物的命名规则,并能分析其空间构型和异构现象。
学习无机化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大量的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帮助你熟悉考试的出题方式和难度。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模拟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