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小米车主称,在小米汽车工厂店提的全新 YU7,却是维修过的车辆。
车主称,7 月份在小米汽车北京工厂店提全新 YU7,提车当天中午付款后,店内销售告知车主,车辆正在进行临时 " 软件升级 ",所以拖延至晚上 7 点交车。
车主回家后在车辆中前备箱中发现一张维修单,故认为该车属于维修过的车辆。
笔者注意到,车主晒出的这张《小米汽车总装车间问题记录表》" 问题缺陷描述 " 一栏中,车辆问题多达 10 处,且 " 录入工位 "、" 反工人 " 这两栏中,都有相关人员的姓名盖章,且 " 处理方式 " 一栏中,出现 " 更换 "、" 二次调整 "、"SVT" 等字样。
同时,车主表示,合格证上显示该车为 7 月 11 月生产,但是到 7 月 14 日提车当天还在维修。
面对车主质疑,小米店员回应称,因突发状况需要出差,敲定回程时间后,会在周内联系车主。
但车主表示,已经过去一个月,小米方面还没有来联系他。经过车主催促,小米方面才去联系车主。
车主还晒出了这辆小米 YU7 的合格证。
对此,有网友表示,可能是车主误解了,那张 " 维修单 " 可能是 " 返工单 "。
该网友认为," 车厂新车下线,每辆车都要人工检验,如发现组装有瑕疵,会进行返工,确保符合新车的出厂标准。所以,返工单上的描述是:小米汽车总装车间问题记录表。也就是说车主新提的车,刚下线时有些瑕疵要返工,拆了一些配件下来,修好后回装回去了。"
除了此次 " 维修车 " 事件,近期,小米汽车还因 " 多出零件 " 和 " 测试车 " 事件引发热议。
10 月 12 日,浙江金华的车主提了一辆小米 YU7 Pro。10 月 14 日,车主在更换脚垫时,发现主驾下方地板有隆起。
拆开检查后,发现地板下方有一个 L 型金属零件,上面带有编号和二维码,但扫码后只显示编号,无零件名称等信息。
车主联系小米售后,要求出具正式检测报告,说明该零件是否影响车辆安全,并提供问题成因说明,解释零件从何而来,以及生产流程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金华地区小米售后方和杭州地区小米售后则表示,无法给出零件正式解释,也不能出具关于检测无安全隐患的书面报告,只能给出维保清单。
小米的 " 测试车 " 事件也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10 月 20 日,网友发视频称,晚上 18:56 等红灯时,发现自己的小米 YU7 前挡风玻璃右上方,出现 " 测试车 " 的字样。
随后,网友与小米售后联系,网友指出购车合同里并没有提到这辆车是一辆 " 测试车 ",并且提车过程中,交付专员也没有口头或书面告诉自己这辆车是一辆 " 测试车 ",所以向小米方面提出 " 退一赔三 " 的法律诉求,并要求小米官方于下周四给出答复。
其实,这并不是小米第一次被曝 " 测试车 ",早在 8 月份,小米汽车就已经陷入过 " 测试车 " 争议中。
8 月 16 日,王先生购买了一台小米 YU7。
9 月 5 日晚,等红灯时发现车辆前挡风玻璃上显现出 " 测试车 " 三个大字的印子。当晚,小米售后联系了他,只表示是汽车抽检。
随后,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小米向王先生补偿 1 万积分,并负责清理 " 测试车 " 印子。
然而,9 月 8 日王先生前往线下 4S 店时,售后人员却要求他签署一个授权文件,且告知他 1 万积分已取消,只能换成车品周边。
王先生要求小米提供车辆交付前的 PDI 检测报告,但小米方面始终拒绝提供。
对此,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曾发文致歉,称此类现象是工厂下线车辆做静态评审时检验员随手贴上的静电贴隐形留痕,通过湿毛巾可以有效清除。
最终,厂家已上门致歉,并为用户提供了相关测试数据,数据证明排除了车辆经过暴力测试和动态测试的嫌疑,双方达成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