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译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们要摆正心态,一是,政治的复习在于积累和总结,题目不会了,我们就先记住正确的说法,以后可能会串通起来;二是,为毛中特的学习打下基础。马原算是比较难的版块,遇到字看得懂但是意思懂不了的句子时候,我们可以去多看几遍,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这个知识不考,这个就考选择题我放弃。这种心理不能有,尤其是初期复习的时候更不能有。一本练习册肖1000足够用了,其实都是有价值的,题目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章节的重点,白痴的题目说明我们掌握了,识记住了,我们再次看书的时候可以少花时间,觉得拿不准的题目我们要回归讲义,看看是怎么个理解办法,做好标记。最后再强调,1000题够用了,政治方面肖大大绝对是业界的良心了,肖1000的题目有解答,同时题目的错误很少,做起来不会有怀疑出题人的念头。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可能是我所有考研科目中最擅长的部分,但我仍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我认为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都应该给予相同的关注,不能因为擅长而掉以轻心,对于弱势则需更加努力。由于考研不涉及听力测试,主要考察阅读和写作,所以我采用了一种针对考试的复习策略。大约从四月起,我开始做英语阅读的真实试题,从1993年开始,直到八月,我已经完成了一遍。其间,我也尝试了一些模拟题,但后来发现这并不必要,真题已经足够充分。面对单词书,我感到相当无助,不论书籍有多厚,我都只能记住一两个单元的词汇。于是,在完成二十年的阅读真题后,参考了一些考研辅导老师的建议(他们指出考研词汇的复现率很高),我决定全面回顾阅读真题中出现的所有词汇。我利用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功能,筛选并收集了约700个生词,然后在接下来的四个多月里频繁查阅(类似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忆法)。在实际考试中,这种方法非常有效,考场上几乎没有任何我不认识的词。对于作文,我背诵了一个模板,结果证明这个模板足以应对,最后我的作文得分还算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英语翻译基础是我每日必修的功课。这门课的核心在于实践和积累。我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各类英文原版书籍,从新闻报道到学术论文,以增强我的词汇量和语感。我会选一些经典翻译理论进行研读,如奈达的“功能对等论”,了解并尝试运用到实践中。对翻译技巧,我注重理解和运用源语言的文化背景,以及准确、流畅地转化为目标语言。每天坚持翻译练习,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都是提升的关键。我还会定期教导师,他们的反馈帮助我修正错误,提高效率。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则需广泛的知识涉猎和深厚的中文功底。我凭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散文,提高自有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拓宽了视野。我会关注时事热点,阅读各种类型的新闻和评论,以增强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我还参加了各类百科知识竞赛,以检验和提升自有的知识水平。我发现,这个过程中,记忆和理解并重,既要大量的信息,更要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自我挑战的重要性。无论是翻译的精准度,还是写作的深度,都需持续的磨砺和反思。我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思维方式的塑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模拟联合国会议,以提高我的公共演讲和临场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