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我觉得我付出时间较多也最有成效的,第一年政治报了班,老师讲的真的很好,但是由于过于依赖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课后也没有复习,做题比较少,导致老师上课讲的东西没咋记住。而且比较相信政治背肖四就可以了,汲取到第一年的经验,这一年我改变了学习方法,应该是进复试同学里最高的,政治过线要背肖四,要做好选择题,把教材看了看,从暑假就踏踏实实的做肖秀荣的1000题,每天看一章做一章,做完后用专门的错题本记录,每次做完后错题一定要认真地看,认真的看解析,找到你不知道的知识点,记忆。我的1000题应该是做了四五遍,第四遍和第五遍是只做错题,孰能生巧,肖秀荣1000题一定要好好利用。后期要多做各种模拟题,多见题。
考研数学方面:
选择全对,填空一个不会,一个算错,大题全会,但是基本算错。三个月几乎一直在做数学,无奈先天数学不好,准确度还是提不上去,我觉得还是练的题量不够,后面才慢慢的得到缓解。数学我的体会是框架+题型总结。大题基本都在总结的题型之内。我这次把复习指南做两遍,真题做两遍,总结的依据就是真题。拿分的捷径就是用最多的时间来付出到常考的题,一定要有重点,一定要吃透重点,重点非重点的依据就是真题。考研数学相对于高考数学知识点太多,复习时间太短,不可能全复习的很深。用书推荐陈文灯复习指南,有调理,题目少,可以有时间多看几遍。真题就用李永乐。多练,多想,多联系,多识记。
考研英语方面:
尽管我在大学初期就凭借不错的英语基础,在大一下半学期和大二上半学期顺利通过了四级和六级考试(这对于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唯一的亮点,但我并不因此自满,因为这仅靠的是过去的知识积累)。然而,当我面对考研英语时,却遭受到了严重的挫败,有时一篇阅读理解会错掉四个题目,这让我深受打击。深感痛苦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根基——词汇量仍有欠缺。于是,我开始了每天研读红宝书背单词的日子。一个月过去了,做题的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依旧有许多单词是我陌生的。最终,我把红宝书放弃了。我转而选择每天精细阅读,将真题中遇到的生词悉数记录下来。同样的方法,我也应用到了完形填空、新题型和翻译部分的生词整理。这种方法或许显得原始且费时费力,但却成效显著。就这样,我逐渐攻克了单词难关。
考研专业课方面:
集成电路工程基础涵盖了电路理论、半导体物理、数字逻辑设计等多个领域,它既是基础,也是核心。你需深入理解半导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如能带理论、载流子的性质等,这是理解集成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电路分析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要熟练掌握电路定理,如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并能灵活应用到复杂电路中解决问题。
数字逻辑设计是集成电路工程的重要部分,重点在于了解并掌握各种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VHDL或Verilog HDL编程语言,这些都是实际设计中的工具。对这部分,多做实践题,凭编写代码实现逻辑功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微电子工艺流程也非常重要,包括氧化、扩散、光刻、刻蚀等步骤,理解这些工艺如何影响器件性能,以及如何优化工艺参数,都是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这里需结合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进行深入学习。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理论学习的,尝试做一些模拟试题,或者参与一些项目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期复习也很重要,避免学到后面忘记前面,形成扎实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