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复习始于暑假期间。每天沉浸在书本中,感觉既疲惫又压力重重。初次阅读时,进度较慢且细致入微,第二次则是为了填补知识空白,第三次则是为了强化记忆。我使用的资料全部来自肖老师的系列,涵盖了精讲精练、1000题、历年真题解析以及最后的肖四和肖八。有种说法是掌握选择题就意味着掌握了大局,因为它是最能拉开分数的部分。相比之下,论述题的差距并没有那么显著。对于论述题,我仅限于背诵肖8和肖4,毕竟这两套资料中的论述题量庞大,而后期时间紧迫,难以全面覆盖,精简版更为实际。我认为关键不在于资料的数量,没有必要购买所有考研专家的题目来做,选定一位导师并坚持到底就足够了。到了后期,可以适当做一些预测题,通过选择题来检验自己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准备。
考研数学方面:
近年来,考研数学的难度逐渐提升,解题效率与精确性显得尤为关键。每日需投入至少三个小时进行习题训练,并确保整理错误题目以便日后反复查阅。基础的学习方法是首先提炼并巩固基础知识,尤其是加强微积分和极限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分阶段进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教材全书及阶段性的练习册如1000题等进行实践。同时,可结合历年真题进行强化训练,但应保留最近十年的试题用于完整的定时模拟测试,宜选择在上午进行,限定时间为三小时,推荐每次都提前二十分钟完成,以确保在实际考试中能应对自如。完成真题后,还需多次重温,全面掌握各类题型,达到无遗漏的复习效果。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堪称一场马拉松,每一天都需要持续投入。初期的重点在于记忆词汇,应根据个人进度规划每日的任务,比如确定要背诵的单词页数,并严格执行。由于后期阅读练习会占据大量时间,初期可适当增加任务量。如果时间允许,不妨仔细研究教材中摘录的真题中的复杂长句,这将对后续的阅读理解产生很大助益。在次日学习新词前,先复习前一天的内容,标记出掌握的程度,以便后续强化记忆。定期抽出时间,每周或每月一次,回顾并检查已学过的单词,以此评估记忆效果并适时调整学习计划。记住,背单词的质量远胜于数量。大约重复六七次,起初速度慢些无妨,随着进程,你会越记越快,而在阅读时,你将深刻体验到词汇量的关键作用。英语备考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因此稳固的词汇基础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原理是理解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需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微观经济学,重点在于理解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如完全竞争、垄断等)以及生产者决策等内容。这些概念不仅要在理论上理解透彻,更要学会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例如,你凭供求模型来解释价格变动的原因,或者用效用理论解析消费者的购买选。
宏观经济学部分则需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货币银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核心知识。理解GDP的计算方式,熟悉IS-LM模型,了解菲利普斯曲线,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要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因宏观经济学往往需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进行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笔记,将复杂的理论简化成易于记忆的关键点。案例分析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好方法。尝试分析新闻中的经济现象,比如为什么某些国家会提高利率,或者为何某些商品价格会上涨。这种实践性的思考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理论。
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的练习至关重要。凭解题,你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并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和答题技巧。我习惯于在每次完成一套题目后,都仔细研究答案,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针对性地复习相关知识点。
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并非一蹴就,它需时间和耐心。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量,坚持阅读相关的经济学书籍和期刊,这样既能拓宽视野,也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