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有色金属冶金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9月份开始的,先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然后做肖秀荣的1000题,1000题里错的题最好在课本里划出来以加深印象。我是结合自己的思维自主选择的资料。课本可以是红皮书,可以是任汝芬的序列一 ,或者是肖秀荣那本核心知识点详解。马原,看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毛中特,我看的是肖秀荣的课本。史纲,多是高中学的历史,用的是红宝书。思修,用的是红宝书。我后来还看了小草,但时间有限,小草没吃透,只过了两遍。考试前,买了肖秀荣的最后4套卷、任汝芬的4套卷以及20天20题,最后十几天狂背肖秀荣的4套卷。马原较难,我先学习的毛中特,之后是史纲和思修,最后是马原。建议8月份就开始入手政治,1000题多做几遍,小草上面标出了考过的知识,可以拿来做参考。
考研数学方面:
对我这个数学新手来说,李永乐的6+2已经让我感到压力山大,而尝试张宇的八卷和四卷更是令我手忙脚乱。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是关键。到了十二月,我会在淘宝购买合工大超越五套卷和共创五套卷,并自行复制。这些题目虽然难度不小,但质量很高,我强烈建议深入练习。考研冲刺阶段,我通常会在每天早上投入三个小时,模拟真实考试时间来狂刷题目,同时找时间仔细整理错题。千万不能逃避做题,否则遇到像2016年或2018年的数学难题,恐怕只能自食其果。不过,也许接下来的题目会稍微容易一些。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不仅是词汇量,还有就是速度。所以多做做阅读来提高速度。强烈推荐《张健的150篇,基础与提高》,包括快考试出的《最后5套》,《胡敏200篇》,它是从初级到高级,从初级做起,可以做的20题全对,是不是觉得心里很有成就感,很爽啊!其实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个由易而难的过程,前面初级全对,后面高级的错的也不多。我当时觉得很不错。胡敏200篇每年里面的文章不一样,12、13、14版都可以,我用的是12版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材料科学基础”这门课的核心在于掌握四大基本元素:物质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以及应用。在物质结构方面,要深入理解晶体学基础,包括晶格类型、点阵常数、晶胞等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析实际材料的微观结构。电子结构理论也是关键,如能带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它们决定了材料的电导性、磁性和光学性质。
合成与制备是材料科学的重要部分。需了解各种常见的材料合成方法,比如固相反应、液相反应、气相沉积等,要能够按目标材料的特性选合适的合成路线。热处理工艺的理解也非常重要,它能改变材料的微观组织,从影响其性能。
再者,材料的性质是考试的重点。从力学性能(强度、硬度、韧性等)、物理性能(电导率、磁导率、热导率等)到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每一种性质都与材料的应用密切相关。需理解这些性质的测试方法,并能分析其影响因素。
材料的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这需将前面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理解半导体材料在电子设备中的作用,或者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复杂的理论,先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再凭做题来加深记忆。实验是理论知识的最好验证,有条件的话,多参与实验室的工作,亲手操作大大提高理解力。建立自有的知识框架,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