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从考纲出来之后开始准备的政治,个人觉得政治这门课从这个时间点开始准备就可以,太早了也没有必要,因为政治需要一直保持看书状态,否则前期看的都会忘了,这就导致太早开始复习的话,时间成本有点高。不过也不能11月才开始复习政治,到时候各科复习压力都很大,时间过于紧张。我当时是先看一遍精讲精练,不做题,然后第二遍的时候看2章精讲精练,配合着做相应章节的1000题,第3遍开始精讲精练配合风中劲草看,然后做1000题中相应章节标记的题目。我个人政治是从10月份开始看,太早看没有太大意义,政治基本不需要理解,靠短时记忆可以解决很大问题,所以在10月看任汝芬的序列一就当课本知识看,当然更多人推荐红宝书的大纲,因为那里面的知识是最全也是最权威的,但是我是在受不了那么多密密麻麻的小子,就买了序列一,我觉得序列一是精装版的大纲,重要知识都包括了当然不是全部,但我觉得就够用了,懒汉推荐序列一,认真仔细想拿高分的还是老老实实看红宝书。肖秀荣的1000题是经典之作,必做!我大概做了3遍吧,第一遍肯定很慢,但标记上自己做错的题目,下一遍就可以有重点的看错题了,这个时间是在11月,在此期间穿插着看风中劲草,这本书相当于序列一的精简版,后期就指着它巩固知识了,这本书同样也是经典之作。进入12月你会发现时间开始不够用了,每天都有四科在等着你,政治的时间开始加多,这时除了再复习下1000题巩固知识点外,需要上神器准备大题了,此神器就是肖秀荣最后4套题,此题为非买不可~~也有人觉得押题不准,但对我这个懒汉来说背了最后4套题大题妥妥的拿下。不一定说非得押中题,是它题目中的答案所涉及的知识点在考试中一定会用得到的。因为高中学的文,所以政治花的时间最少但成绩还算不错。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没太有经验可谈,因为我觉得复习不属于中规中矩的那种。但是最基本的还是要说说--阅读理解。阅读一定要研究,而且要多研究。多研究出题的角度和陷阱。我刚开始做阅读,可能受其他英语考试的影响,拼速度,5、6分钟做完一篇,有一段时间迷恋于什么“这样的是解,那样的不是解;这样的选,那样的不选”,是自己比较迷茫的时候。而后来考前4篇稳定在3个以内。总结错题也好,通篇研究文章也好,都可以,重点是要相信自己能克服英语。请记住:骄兵必败。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文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中国古代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多种文体,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人物。我认为,对这门课的学习,首要的是建立一个清晰的时间线,对各个时期的文化背景和主要文学现象有基本了解。深入阅读并分析经典作品,理解其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这是提升文学素养的关键。例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都是深入研读的重点。多做笔记,整理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汉语言基础则涉及到古汉语语法、词汇、音韵等方面,这对解读古典文献至关重要。学习时,要注重基础词汇和句式的掌握,比如四声调、古今异义词、虚词用法等。我会推荐使用《马王堆汉墓帛书》等原始材料进行实践训练,凭翻译和解析,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对《说文解字》等字典工具的熟练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能帮助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增强文字辨识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定期复习和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会定期回顾所学内容,制作思维导图以梳理知识结构。与同学或导师交流,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会带来新的启发。尝试写作古文,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