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复习材料就是肖全套,从知识点精讲精练,到一千题,再到最后的肖四。教材的选择其实都差不多(个人感觉),根据个人喜好来就行。九月份开始慢慢的看精讲精练,厚厚的一本,从头到尾过一遍。我过的很慢,开始做一千题的时候我还在看精讲精练(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懒)。基本功内容过后,等考试大纲出来可以买大纲解析看一下,之后还有风中劲草,知识点背诵版,我都买了,但都看的不精。建议大家买几本看好就行,不要贪多。考研前冲刺阶段除了肖四,我还买了蒋五。其它的没看。选择部分就靠基础功,基础扎实得分就高。分析题,要善于用知识点同材料结合,有很多同学在考试答题时只答知识点,忘了结合材料,这样得分是会很低的。平时复习一千题过程中的分析题要善于动脑,掌握思路就好,不需要动笔写。
考研数学方面:
新学期期间(9月至11月):强化复习阶段:对于数学,我们将在一个半月内全面重温全书,尤其关注之前标注过的难点和初次未能掌握的部分。从10月中旬起,我们将着手解决历年真题(2001年至2016年)。这期间,可穿插做一些张宇的模拟试卷。保持平均每两天一套的速度,一天用于做题,一到两天用来订正答案。建议对每个题目尽可能使用多种解题方法详尽批注,遇到困惑之处,多查阅全书或教科书以确保彻底理解。务必注重基础计算能力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真题难度相对较低,一般2.5小时能较为从容地完成。相比之下,模拟题更为复杂,初期可能需4小时,但随着练习深入,应逐渐控制在3.5小时内,最终目标是3小时左右。无论是模拟题还是真题,最好都在答题纸上作答,以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可以选择带有答题纸的真题集,或者单独在淘宝上购买答题纸。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底子较弱,初期主要依靠朱伟的《恋恋有词》打基础,接着便专注于历年的真实试题。对于过于陈旧的题目,我没有涉及,仅集中精力于近十年的试题,并且需要多次重复练习,即使记住答案也不能掉以轻心。务必深入理解每篇阅读和翻译,包括每一个选择项的设定。真实试题的价值不可忽视,随着复习深入,你会愈发珍视它们,但由于数量有限,只能不断重做。市场上的模拟题质量参差不齐,与真题相比相去甚远,我和同学们看了几道题后就决定放弃。进入十一月,便是全力冲刺阶段,依然以真题为主。单词贯穿了我的整个备考过程,直至最后一周,我仍在坚持记忆。《恋恋有词》大概背了好几遍,红宝书则翻阅了两轮,次数不是关键,关键是真正记住。十月份起开始着手准备作文。推荐使用王江涛的《高分写作》,看看历年的高分范文,你会发现其实并不那么高深莫测,基本都是常见词汇搭配一些亮点句式。针对每个主题,查阅高分范文,摘录适合该主题的精彩句型并熟记,挑选一篇你喜好的文章进行背诵即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海洋资源”这一部分,需理解和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各类资源的分布、形成机制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特别要关注的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利用,这是研究的热点。我建议凭阅读权威教材和最新科研论文,了解前沿动态,结合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
“环境”部分则涉及海洋环境污染、生态影响评估以及环境保护策略等内容。这部分需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理解各种污染物的来源、性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习惯于凭做题和模拟实验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例如,模拟海洋污染扩散模型,理解其动态变化。
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交叉领域也是考试的重点。比如,如何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兼顾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这里需具备跨学科思考的能力,运用环境经济学、政策法规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学习方法上,我推荐采用“深度学习”的策略。不仅要广泛阅读,还要深入钻研,尝试自己去解答一些问题。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参加学术讨论或研讨会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开阔视野,激发新的思考。
实践操作能力同样重要。有条件,参与相关的实习或项目,实地考察海洋环境,这会极大地丰富学习体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