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阅读书籍时,将答案记录在A4纸上,别忘了1000题需完成三次。初次尝试可能错误频出,但无需担忧,重要的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仅仅对照答案改正。对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概论这两部分,可能会感觉有些困扰,它们带有浓厚的新闻播报风格,不过请保持冷静,因为历史知识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在高中已接触过,重新学习甚至能激发新的兴趣。接下来的关键步骤是,找出做错的题目,查阅大纲解析,并使用晨光彩色笔标出。这一轮结束后,自己概括知识要点并构建框架,每个章节的主题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呈现,以此作为后续学习的引导。
从10月10日至11月5日,重复上述过程,再次浏览大纲,做1000题,同时在大纲中标注错误。这轮可直接在1000题上写下答案,理解错误的原因,做好批注,深化理解。
11月6日到考试当天,你会遇到一本《风中劲草》,它精心编排,印刷精美,与大纲紧密对应,条理清晰,重点鲜明,堪称考研资料的翘楚。直至考试前一天,都要反复研读,随着翻阅次数的增加,你能达到一个新高度,闭上眼睛几乎能记住每一页的知识点所在位置。我平均每天阅读15页,大约15天读完一遍,总共读了三遍。对于马原和毛中特部分,可以多看几次,四遍、五遍乃至更多,没有限制。
考研数学方面:
真题我真的做了好多遍不太记清我做了多少遍,一开始成套做,后来按板块(高数、线代、概率),特别是线代和概率,你会发现到了10年以后出题开始变得有规律性,这时候你要去总结和归纳发现真题的出题知识点。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做到后来因为做过许多遍做题的速度肯定会变快。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与我们大学考的四六级考试是不同的体系,不要认为自己四六级没考过,就对自己的英语感到绝望,感到很大的压力。英语的复习没有捷径,但是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料来认真的吸收消化,日日积累,不知不觉中,你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考研英语的初期备考首先是词汇,在网上买一本词汇书,回家后利用零碎时间记忆,词汇的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记忆的时候要充分的发挥主观想象力,比如把它想象成一个夸张而鲜明的形象,把单词代入到句子中复习,自己造句,通过大声的发音感受这个单词等等有很多方法,可以自己去探索,把单词记忆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另外,备考初期一定要注意长难句的积累,朗读、分析,体会句子的特点,分析句子的含义,强化英语的语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和掌握石油与天然气的生成机制至关重要。石油和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古代有机质,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热演化成。这部分内容需深入理解有机质的类型、成熟度和转化过程,以及地层的热历史对油气生成的影响。
地质构造的理解也是关键。石油和天然气往往储存在构造盆地或断块中,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如褶皱、断裂和断层的识别与分析,能够帮助预测可能的油气聚集区。熟悉地层剖面的解读,了解沉积环境和岩性变化,对判断储油层的性质也极其重要。
再者,地球化学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不容忽视。凭对烃类化合物的同位素组成、碳氢比等进行分析,揭示油气的来源、迁移路径及储集条件,这对油气资源的评价和开发有实际指导意义。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结合教科书和实践案例,理论联系实际。阅读经典文献,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凭模拟实验或者实地考察,增强对地质现象的直观认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研究,既能深化理解,也能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凭做习题、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掌握程度,及时查漏补缺。理解和记忆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应对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