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我采购了肖秀荣的1000题,以及他的八套卷、四套卷,还有任汝芬的四套卷。说实话,对于这类严格的测试,不断练习题目至关重要。在临考前完成这些模拟卷后,我发现各名师强调的考点有不少重叠之处,毕竟每年的重大政治事件也就那些。因此,人们常说只要熟记四套卷,考研政治就能轻松应对,这话并非毫无根据。强烈推荐大家在考前至少通读一遍这些试卷。如果时间和能力允许,你也可以考虑购买其他的复习资料,但我在这里就不再多作推荐了。我的政治分数不算高,所以我简短地分享一下经验。我在八月开始接触政治,精讲精练这本书的确厚重且字迹密集,初次阅读可能会感到眼花缭乱。实际上,第一遍主要是为了大致了解内容,记不住太多细节是很正常的,不必过于焦虑。有种观点认为等到九月政治大纲发布后再开始学,但我个人觉得可以稍早一些。每年大纲的变化多数是表面的增减,实质性变动不多,提早预习能让你更从容,后面的复习时间会非常紧张,这样做也能减轻后期的压力。接着,我反复刷了三次1000题,这对于巩固选择题的知识点非常有帮助。随后我还做了历年真题及肖八、肖四,就这样进入了考场。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题型变化挺大,挺难的。复习方法就是题海战术。从寒假开始就先把高数本科的高数课本看了一遍,本科的课本可以更快的帮助自己把知识点回忆起来。开学之后三月份就开始做本科的线代课本。方法,看看一章课本,做课后题。过完第一遍课本5月份,时间还早,试了一下复习全书,发现每个题都无法完整做下来,接着我细致的 学习了各种内容,还学了很多解题技巧,做好了一大本笔记,每天早上背数学笔记。快放暑假的时候刷完第二遍,接着进入强化阶段。是按照专题复习的实战技巧,见了各种题目(事实证明我之后刷题所有的题目都没有超出过这个范围,老师威武!!!)。复习高数的时候用的高数十八讲,线代用的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各刷完两遍后,开始做李范的复习全书,这时候就比较顺手了。关于复习全书,有李范的粉红色的,还有李永乐的红白色的,李范的书历史悠久,且相对较难,李永乐的相对简单。我推荐用李范的。刷完两遍全书,开始做真题。同样是李范编写的真题。我同时做了数一数二数三的真题。我觉得是挺有用的。
考研英语方面:
进入12月,英语做题基本已经停止了,主要就是看之前总结的自己还不太熟悉的内容,以及每天早上会读一读完型,阅读以及翻译,并且会再视译一遍,检查自己是否能够弄清句子结构,一直持续到考前。此外,进入12月后,开始总结各类小作文以及大作文的模版(这里特别提醒一下,市面上作文书很多,有的模版内容过于花哨,并不实用且容易出错,所以我觉得总结出的模版要适合自己去记忆去模仿才是最好的)我在12月11号和12月15号下午分别给自己模拟了一下,用的是之前没做的真题,主要是为了模拟一下考试的感觉以及自己做题的速度,熟悉一下整套试卷连贯做下来的感觉。之后就是一直反复看之前做过的真题,不断复习,不断总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数据结构的本质至关重要。数据结构并非仅仅是一系列的数据排列方式,是关于如何有效地组织、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的一种理论。它是解决问题,尤其是计算机科学问题的基础工具。深入理解线性表、栈、队列、链表、树、图等基本概念及其操作是第一步。
线性表和数组是最基础的数据结构,理解它们的特性如随机访问和顺序访问的区别很重要。栈和队列则是两种特殊的线性表,理解和掌握它们的“后进先出”(LIFO)和“先进先出”(FIFO)原则对解决许多算法问题有直接帮助。
对链表,你需知道它的动态内存管理和指针操作。树则更复杂,二叉树、平衡树(如AVL树和红黑树)、堆等都是重点,理解它们的插入、删除、查找操作以及性质是非常关键的。图的应用广泛,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是必须熟练掌握的图遍历算法。
排序和查找也是数据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冒泡、选、插入、快速、归并、希尔等排序算法要能够灵活运用。二分查找、哈希查找等高效查找技术也需深入理解其原理和适用场景。
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是检验理解的最好方式。凭编程实现上述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帮助你巩固理论知识,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刷题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LeetCode、HackerRank等在线平台提供了丰富的题目资源。
理解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角色也很重要。例如,在数据库系统、搜索引擎、图形渲染等领域,数据结构的选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效率。结合具体实例来学习会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