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数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楼楼是理科生,政治还是比较头疼的,实在不好意思班门弄斧。但我的经验和教训是,资料不在多,而在精。大家推荐的肖秀荣老师系列,风中劲草都很不错,但一定不要妄想全部都看,尤其是在专业课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程度,以及偏好,在大纲之外选择一本主要的背诵版进行后期记忆。另外,考前模拟题也是蜂拥而至,也不要想要全部都看都做,建议肖八肖四为主,其他的模拟卷大题翻一翻看看答案就可以了。政治从暑假之后开始准备时间就很充分了,大家只要踏踏实实复习,都不会有很大问题的~
考研英语方面:
自我评估我的英文水平还算不错,因此我没有在这项技能上下过多功夫。大约在八月中旬,我开始了首篇考研阅读。接下来的一个月,即八月中旬至九月中旬,我完成了150篇基础篇的练习,用的是十年前的版本,每天处理两篇文章,同时解决词汇问题,这样的下午时光便悄然流逝。进入九月中旬到十一月,我研读了张剑的真题集,并觉得颇有收获。到了十一月至十二月,我挑战了12年的150篇基础篇,设定每70分钟完成四篇阅读,错误率通常在1到6个之间,平均下来是3个,我觉得这个表现尚可接受。此时,我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写作部分。在这个阶段,我对真题进行了第二次回顾(第三次就没有必要了,因为两次之后大部分答案已经牢记于心,但新词汇必须全部掌握)。最后,在十二月到一月间,我购买了《最后5套题》和何凯文的《最后8套题》来进行全面模拟测试训练。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数学分析,这是一门深入研究实数、函数、极限、微积分等基本概念的课程。它的难点在于理论性强,逻辑严谨,需有极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严密的推理能力。我认为,理解并掌握"ε-δ"定义是关键。每次遇到新的定理或性质,都要尝试用自有的话去解释它,用"ε-δ"语言重述,这样能帮助你深入理解其本质。做题时要注意,数学分析更注重解题过程的严谨性,非答案的正确性。我推荐使用Rudin的《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作为主要参考书,这本书的经典题目是很好的练习材料。
专业综合通常涵盖了广泛的数学知识,可能包括代数、几何、概率论等多个领域。这部分的学习,你需有广博的知识面和灵活的应用能力。对每一部分,我都建议先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再填充细节。比如在学习线性代数时,要清楚地知道向量、矩阵、行列式、特征值等概念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帮助你巩固记忆,找出知识间的联系。
阅读经典教材和研究论文也是提升专业综合水平的有效途径。例如,对抽象代数,Artin的《Algebra》或者Lang的《Algebra》都是不错的选。阅读最新的学术论文,你了解数学的前沿动态,提高科研敏感度。
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数学分析还是专业综合,都需大量的练习来提升。每天保持一定的题目量,尤其是高难度的题目,训练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不要害怕犯错误,因错误是最好的老师,它们会帮你找到自有的薄弱环节,促使你去深入学习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