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学习,我信赖肖秀荣教授的系列教材。刚开始复习时,我首先阅读他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并结合《1000题》进行同步训练。完成第一轮学习后,我会尝试解答历年真题,即使初期错误率较高也是正常现象,因为首要目标是理解真题的命题思路和问题设计,而不是立刻达到高分。在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后,我会再次查阅《精讲精练》以填补空白。
接下来,我进入了《8套卷》、《形势与政策》以及真题的阶段,同时搭配《风中劲草》进行深入复习,这时很多之前困惑不解的知识点会豁然开朗。至于主观题部分,我在日常学习中已标记出关键内容,并在考试前一个月集中背诵。肖秀荣的《4套卷》发布后,我不仅背诵了其中的大题,还额外挑选了《8套卷》的部分题目进行补充。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肖4准确预测了四道大题,因此它的价值不容小觑。
考研数学方面:
三月到五月的一个半到两个月时间开始学习,温习课本,学习完一节之后做课后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学习时间是7月中旬到9月底两个半月,这个阶段给大家推荐的资料是李永乐编写的《复习全书》和王式安的《标准复习全书》,大家可以选择其中一本用于该阶段的学习,有精力的同学建议两本同时进行学习。市面上的复习资料很多,选择好的复习资料会让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事半功倍。让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对考试大纲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每个知识点的后面,有知识点对应的题型,随后附了相应的例题和习题。《基础过关660》(很不错,重点考察概念,不要以为只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有的题目当做大题都没问题,你做完一遍要很久,其实这本书好多题目和第一个复习全书题目重合,感觉这两个搭配是完美组合)。当然看哪本书不重要,重要的还是看你自己,适合你的书和套路。还有《陈文灯复习全书》可能更难。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积累性的科目,尤其是背单词,当时我记单词的方法就是先抽比较多的时间比如半个月先记下来,然后马上开始记第二遍,这一遍就强迫自己在两星期背完,再来是第三遍就进一步缩短背的时间,到最后的时候基本上一个小时就能把单词书过完,所以说单词记忆的根本不是在于抽多少时间背诵而是在于重复多次。阅读是英语最大的头,复习阅读的时候真题是最关键,做题一定要注意好分类,不同的题目类型有着不同的答题方式同时也要在答题的时候找好每个题的阅读区间只有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做好阅读,作文一定是要注意的项目,英语一的作文不是太好写,大家在准备作文的时候要尽量提前作准备,不要到了最后一个月或是两个星期才开始准备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专业综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固体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和材料化学。固体物理是基础,它涉及到晶体结构、能带理论、磁学性质等核心概念。这部分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尤其是能带理论,它是理解和研究半导体和绝缘体性质的关键。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则关注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应用。这里,你需对各种材料的合成工艺有清晰的理解,比如陶瓷、玻璃、半导体材料等,要熟悉它们的性能特点,如热稳定性、机械强度等。了解这些材料的应用场景和限制条件也很重要。
再者,材料化学是连接物理和材料的重要桥梁,它包括了化学键合、相变、腐蚀与防护等内容。这部分需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平衡的理解,这对理解材料的改性过程和老化机制至关重要。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好的策略。理论知识一定要深入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凭做习题和模拟实验来加深理解。例如,凭计算能带图来理解不同材料的导电性;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材料合成方案,思考其可能的反应路径和产物特性。
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不仅了解到前沿的研究动态,还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备考后期的记忆巩固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