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基础比较扎实,我是到16年暑假才开始复习政治的。第一轮只是过了四本书而已,第二轮是通过做题很全面的把所有知识点都过了,第三轮是根据大纲不断重复做练习册积累错题,第四轮就是做各种模拟题并且通过模拟题总结大题模板,第五轮是看自己积累的错题本和大题模板。虽然主观题答的不理想,但总体成绩依旧差不到哪里。政治与其他几门科目比是最鸡肋的,但绝对不能轻视它。如果方法得当,政治比其他科目更容易让你收获。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试卷呈现了不少新花样,难度也有所提升。备考策略主要是海量练习。早在寒假期间,我就通读了一遍本科生的高等数学教材,这样的课本有助于迅速唤醒我对知识点的记忆。等到三月开学,我便着手处理线性代数的本科教材,每学习一章,就会完成对应的课后习题。五月份时,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课本复习,鉴于时间充裕,我尝试了全面复习资料,却发现无法独立解答所有问题。于是,我深入研究了各种概念,掌握了大量解题策略,并整理出厚厚的笔记,每天早晨都会背诵这些数学笔记。临近暑假之际,我完成了第二轮复习,随后进入了强化阶段,专注于各个专题的实践技巧,接触了各类题目(后来的实际刷题证明,这些题目已经覆盖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真是老师的明智之选!)。
在复习高等数学时,我使用的是《高数十八讲》,而线性代数则参考了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这两本书我都各自研读了两遍。然后开始做李范的复习全书,这时我的手感已经相当不错了。说到复习全书,有李范的粉红色版本和李永乐的红白色版本,李范的书籍历史更悠久,难度也较大,相比之下,李永乐的版本较为简单,但我个人建议选择李范的。两遍全书刷完后,我开始了真题训练,选用的同样是李范编纂的真题集。我还同时做了数一、数二、数三的历年真题,认为这样做非常有益。
考研英语方面:
在九月时,我掌握的词汇量还不足一半,做英语阅读真题一套能错六七道,尽管我原本的英语基础还算扎实(即便大学三年没怎么学习英语,四六级也只是勉强通过)。英语的核心关键是词汇!为什么阅读理解错误频发?归根结底是因为你不认识那些词,换句话说,就是读不懂文章。因此,九月看到这样的错误率,我深感焦虑,连忙寻找解决策略。这时,我要特别提及“曲线记忆法”,以前我一直怀疑它的有效性,但实践后才领悟到它真的非常!实用!当然,这是一种应急措施。如果你现在有充裕的时间,务必开始背单词,无论选择哪种书籍,顺序的或无序的,别担心记不住,关键在于反复记忆。坚持到九月,你多半已经对超过一半的单词烂熟于心,此时配合曲线记忆法,效果会加倍。大约五十天的时间里,早晚我都安排了背诵任务,利用记忆图表,比如早上背A组,晚上复习A组,次日早上背B组,晚上复习AB组。我打印了一份按字母顺序排列的5500个大纲词汇简版,每天如此进行,不可间断。有同学后来告诉我,其实可以平均分配而非按字母顺序,但我在尝试均匀分配后发现效果不佳,所以我建议还是遵循字母顺序。可能会有一天你需要背很多C部分的词,另一天E部分的词却很少,不论多少,坚持下去,这种方法的效果更佳。反正我只用了十天,就明显感觉我的英语水平有了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水文学是一门结合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水文现象、水文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至关重要。你需对气象学、流体力学、水力学等基础科学有深入的理解,这将为理解复杂的水文循环和水文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对水文统计的学习。这部分涉及到洪水频率分析、枯水期分析等,这些都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关键工具。你需熟练掌握各种概率分布理论,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水文数据中去。对水文预报模型,如雨量-径流模型、水库调度模型等,也需有一定的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战演练也是提升的重要途径。我会定期做历年的真题,这些题目往往涵盖了大部分重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凭反复练习,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我还参与了一些模拟实验,比如建立水文模型,这我更直观地理解了水文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再者,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了解到学科前沿动态,还能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我发现,很多实际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都源于对已有理论的创新应用或深化理解。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我会定期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分享各自的思考和理解,这种互动激发新的想法,也帮助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