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要实现政治科目优异的成绩,首要任务是攻克选择题,特别是多选题。我个人的学习策略是,借助马哲的概念框架图来理解,而对于毛中特,则采取针对性的记忆法,全程跟随肖秀荣的指导,特别是他对毛中特的解析非常到位,比那些没有重点的2000题更为有效,这里就不再赘述。至于大多数人,主观题的表现到最后差异不会太大。关键在于提升书写质量,确保字迹清晰,试卷干净,思路明确,并且巧妙运用符号(如abcd等)增强表达。如果碰到未曾准备过的问答题,不必惊慌,从题目提供的资料中提炼相关论述,通过内容的丰富性来取胜。
考研数学方面:
在考研期间,我投入了至少一半的时间钻研数学,然而最终的成绩并不如意。现在我想反思一下我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数学是我此次考试中最失意的部分,因此我能提供的更多的是警示而非经验。首先,我要强调的是计算准确性!这成为了我的致命伤,一道价值15分的题目因计算错误而白白丢失,只能归咎于自己。各位在备考时,务必重视计算练习,亲自动手,并保持专注,培养一次性算对的习惯。我就是因为平时疏于严谨计算,草稿纸涂鸦一片,未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次,解题速度也让我付出了代价!有25分的题目,由于时间紧迫,我慌乱地完成了,事后仅用15分钟就理清了思路,这些都是我原本能解答的题目,真是懊悔不已。这一切都源于我没有在日常练习中严格控制时间。所以,计算精准度和解题速度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起我便着手积累英语词汇,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考试前一天,每天都留出一段固定的时间来学习新词。词汇的记忆是为了提升后续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阅读部分,我选择直接通过历年真题进行练习,特别是2001年至2005年的题目,用来初步熟悉题型。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自我总结阅读技巧,并对做过的题目进行复盘。进入复习后期,我认为每天至少完成一篇阅读以保持敏锐度,否则在实际考试中可能会感到生疏,从而影响表现。
考研专业课方面:
油(气)层物理学的核心是掌握油气储层的基本性质,包括岩石物性和流体性质。岩石物性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和岩石骨架结构等,这些都是决定油气储集和流动的关键因素。需深入理解这些参数如何影响油气的存储和迁移,并能凭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流体性质如粘度、密度和压力等也是关键,它们决定了油气在地下的流动行为。
热力学基础在油(气)层物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需理解相态规则,知道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油气水三相如何共存和转化,这对预测油气藏的行为至关重要。毛管力和表面张力的概念也需深入理解,它们在微观层面影响着油气在孔隙中的分布和移动。
再者,数值模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向。需学会使用专业的油藏模拟软件,如Eclipse或Reservoir Simulation Toolkit,来模拟油气藏的动态过程,预测开采效果,优化生产策略。这需扎实的编程基础和数学功底。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结合课本理论与实践案例,理解和应用知识。参与实验室的实践活动,亲手操作测量设备,模拟真实场景。多做习题,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团队合作也很重要,凭讨论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
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进展也是必要的。阅读专业期刊,参加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帮助保持对油(气)层物理学的深入理解和前沿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