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财政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初次阶段,从7月底延续至10月初,首先通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本书,特别关注前两者,投入更多时间去深入理解书中的核心概念,梳理出知识框架后再进行记忆。在繁重的考研复习期间,阅读政治书籍也能带来一丝趣味。当感到疲惫时,不妨抽出两个小时专心研读,对于后两门课程,则可加快速度,重点记牢目录内容。进入第二阶段,从10月中旬到11月底,主要任务是完成风中劲草的选择题训练。最后冲刺阶段,即12月初至12月底,集中精力做肖四等预测卷,并且熟记大题答案。或许你会觉得难以理解,但在这四科中,政治往往被低估,实际上它提升分数的空间最大。政治学习的重点在于选择题,而做好选择题则依赖于对教材基本概念和原则的深刻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完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的学习之后,我会重读笔记,并默默构建每个章节的知识架构,以此确保对数学的所有关键点都了如指掌。请务必牢记,扎实的数学基础至关重要。我想推荐的三本教材是: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高等数学》第4、5、6版,居于马编写的清华大学版《线性代数》,以及浙江大学盛骤撰写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书籍备受高分考生青睐,更关键的是,历年来的命题专家均以其为主要内容来设计考题。接下来谈谈如何有效阅读这三本书。考生们在复习时各有方法,有的先攻高等数学,有的首选线性代数,甚至有人一开始就学概率论。至于具体应做什么题目,有的人无所适从,有的人则全部包揽。实际上,最佳的复习顺序应该是先学高等数学,接着是线性代数,最后是概率论。原因在于,高等数学构成了数学的基础,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理解都需要基于它,比如在概率论中计算连续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需要用到微积分;同样,求连续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需要运用积分。线性代数的概念、定理和推导繁多且抽象,所以最好提前学习并不断巩固。相比之下,概率论的题型较为固定,考研中的变化不大,其解题思路相对较清晰。有些考生企图在最后一两个月内迅速突击概率论,但往往得不偿失,因为最后一个月需要复习的内容太多,政治、专业课都不能忽视。这时候再来系统复习一门课程,时间上会非常紧张。因此,概率论应在初期就开始着手准备。
考研英语方面:
我在记忆词汇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在卡片上做笔记的习惯。当夜晚学习感到疲惫,大约九点左右失去学习动力时,我会利用这段时间轻松地看单词,这样能减轻压力,时间也会过得更快。第二天早晨,我会先回顾所做的笔记和重点内容,这可能是我作为文科生的习惯,一直觉得这种方法能提高效率。整个整理讲义、做笔记、背诵笔记并接纳新知识的过程耗时较长,我从五月初开始做往年的真题,从最早的题目开始,初期专注于翻译阅读,每天一篇并对照答案修改,虽然方法简单且慢,但却意外地有效果。到了中阶段,即暑假期间,我处理的是2004年至2010年的试题,采用相同的方法,只是先做阅读再进行翻译。近几年的题目通常会保留到最后做模拟测试,这是大多数前辈的建议,我也从中获益匪浅。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核心领域。在微观经济学中,理解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市场均衡以及厂商决策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价格机制如何调节资源分配,以及市场竞争和垄断的不同影响。对这些,我建议凭阅读教材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宏观经济学则更关注国家整体的经济活动,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理解和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模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是基础。了解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变动的影响也十分必要。这部分的学习,凭宏观经济模型的构建和模拟来提升理解。
在具体的学习方法上,我强烈推荐定期复习和做题。经济学的概念繁多,只有凭反复记忆和应用,真正掌握。你每天设定一定的学习计划,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的复习。大量的习题练习能帮助你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尤其是计算题和论述题,需凭实际操作来提升解答能力。
理解并掌握经济学研究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定性与定量的方法,都需有一定的了解。这部分知识可能不会直接出现在试题中,但却会影响到论文写作和未来的研究工作。
关注经济学的前沿动态也很重要。阅读经济学期刊、学术报告或者经济学家的文章,帮助你理解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也能为论述题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