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不必提前过多规划,因为它并不紧急,况且时间也不允许。待到官方大纲发布后着手准备也是绰绰有余的。在政治复习初期,通过跟老师的课程,我理解和掌握了大量知识点,无需过分依赖机械记忆。政治科目的大题部分差异不大,真正的分水岭主要在于选择题,尤其是多项选择题。我在7月开始,每当学习英语和专业课程感到疲劳时,会用半小时来浏览政治内容,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这样每天不需要为政治花费大量精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到了9或10月,开始专注于背诵笔记,并辅以1000题的练习以及回顾讲解要点,效果显著。
考研数学方面:
二轮复习主要以一轮复习的笔记和辅导书上不会做的和做错的题为主,把笔记仔细看一遍该背的背,把不会做的题或做错的题再做一遍。我当时还做了张宇的闭关修炼180题(据说今年改成了100题了),题比较难,算是见一下是世面吧。这些弄完的时候,差不多8月低了,二轮复习差不多结束了。三轮复习真题为主,9月初开始,把张宇30年真题分为三部分,一部分87-03,第二部分04-14,第三部分15-19。第一部分真题一天一套,并且一方面做好错题笔记整理(很重要),一方面在答案书做好记号,这样当你做完真题的时候,你会发现答案书上某个章节画满了记号,那就是你薄弱的上某个章节画满了记号,需要你回头重点复习。第二部分真题和第一部分方法一样,唯一差别的是:第二部分的真题按照考研数学时间来做,严格按照考研时间来,给自己打分,一套题用两天的时间(一天做,一天改错:因为一方面这是最近几年的真题应该重点研究,另一方面此时政治和专业课也应开始复习了,数学复习时间应调整),这样也差不多20天左右时间,做完之后同样的你会发现答案书上某个章节画满了记号,那就是你薄弱的环节需要你回头重点复习;这些做完后,大概10月中旬,不要着急做第三部分的真题,而是回过头来把之前上课做的笔记以及辅导书上的知识点全部重新看一遍,重点看答案书上错的比较多的章节,以及错题本上的题都好好的看一遍,应在在11月初结束,做好这些后,再把04-14年的真题中分数低的那一年重新在做一遍,当然最好可以把这11年题都在做一遍,这样差不多到了11月中旬。然后如果合工大超越5套卷出来了,就做这5套卷,和真题做法一样,如果没有可以做去年的(如果出来了,做完后也可以做做去年的题,重点在后面的大题以及比较新颖的选填题)。这些做完差不多12月初,用一个周的时间去复习前面所以的知识点和笔记上面的内容,然后可以进行第三部分的真题了,用三天做一套真题,重点分析错题,以及自己在答题卡上做题容易出现的问题。差不多在12月中旬做完,剩下的时间自由分配,记忆的内容也要开始好好记了,定要保持每天做一定量的题,直到考前。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的难度相对适中,对于擅长英语的学生无需过于忧虑,但它确实是决定分数差距的重要科目。初期阶段,建议先尝试一两套历年试题以了解题型,但不宜过早耗尽所有真题资源,应保留一些用于后期的时间限制模拟测试。如许多备考攻略所述,反复研习真题是提升英语的关键,做3到5遍都是合理的。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想要更加保险,可以考虑使用张健的150篇,这本书与真题颇为相似,不过最好在早期阶段使用。进入后期,务必专注于真题练习。至于背单词,我没有特意依赖单词书籍或应用,而是选择将每篇真题阅读中的陌生词汇整理出来记忆,因为考研阅读中很多单词的用法会反复出现。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涵盖了数学、物理和电子工程等多个领域的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以及系统对信号的影响。在复习初期,你需扎实掌握基础理论,包括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性质、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理解的基础,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理解和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至关重要。例如,Z变换对理解和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特性非常有用,拉普拉斯变换则是解决连续时间系统问题的关键。这些工具不仅需记忆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再者,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凭做大量的习题,你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注意那些经典的例题和历年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尝试自己设计一些模拟题,这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号与系统中的滤波器设计、系统稳定性分析等内容也是考察的重点。这部分需你有一定的数学功底,尤其是复变函数的知识。理解并熟练运用巴特沃斯、切比雪夫等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以及劳斯-赫尔维茨稳定判据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别忘了团队学习的力量。组建学习小组,互相讨论难题,分享解题思路。这样不仅增进理解,还能提升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