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政治从10月开始准备,看了一遍风中劲草,做了一遍肖秀荣老师1000题,有同学和我说风中劲草很鸡肋,但我个人认为风中劲草的重点画的非常明晰,觉得非常的明确简单。政治前前后后我大概仔细的看了3遍大纲,最后快速浏览易出错知识点标记无数遍,自己的框架扫了几遍,大概十二月中旬出来四套卷才正式准备的大题。讲真,肖老师的四套题和他最后的点题资料,完全碾压其他一切资料!当时怕反押题把米鹏神马的都背了一遍,结果最后压中最多的还是肖秀荣= =连反押题都压中了,所以,业界良心值得推荐~ 至于市面上的其他资料嘛…嗯 = = 八套卷跟四套卷(考前半个月出吧)必不可少,往年真题可以拿来做一做选择(其实也没太大必要,因为知识点这两年变动挺大),其他的材料就没必要了…我当时后期做任汝芬四套卷选择被虐的惨惨的,出的有点太偏,感觉跟真题风格出入太大,假如觉得有精力就拿别的材料练练手吧,只做选择就好~
考研数学方面:
8月10日至9月1日:我构建了数学的整体框架,明确了考试涵盖的知识点和题型。个人觉得这个框架至关重要,它使你能从宏观角度应对各种题目,避免淹没于无穷无尽的习题中。这就像在你的思维中植入了一幅详尽的地图,每遇到一个问题,都能将其归类到特定的知识点,这种训练会显著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务必培养整理知识的习惯,而非让它们零散地存于脑中。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专家林达华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时,必定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维框架。
9月1日至10月15日:进入了考研的冲刺阶段,复习全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数学考试在上午,所以我也将复习安排在上午,每天大约看10页。遵循几点原则:1. 务必动手写,避免眼高手低;2. 遇难题勿急着看答案,自我思考的过程至关重要,应在每道题旁边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关键点;3. 对久思不解的问题,可请教高手或做标记,留待日后解决(我后来甚至忘了曾经有不会的题目)。
数学某种程度上类似练习书法,起初可能只能模仿大师之作,但通过反复训练,你会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就像书法中,当你达到一定境界后,即使面对未曾尝试的新类型题目也能游刃有余。
10月16日至11月10日:复习全书完成后,开始了让人望而生畏的660题。别因其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而掉以轻心,每道题都经过精雕细琢,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极具价值。尽管题目设置恰当,深入研究每个问题的核心很有意义,尽管真题难度与此相距甚远,关键是掌握思想方法。我大约做了20多天,但有些题目后来未能重新回顾,导致遗漏了一些知识点,所以建议提前开始复习,以便有更多时间调整计划。
11月11日至11月20日:从光棍节那天开始,我着手真题,用10天时间每天完成一套试卷。由于许多题目在复习全书时已接触过,因此真题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水平。对完答案并修正错误后,只需反思错误题目的解题思路。当时成绩大致在120-140分之间,没有出现严重失误。一方面,历年真题相对较易;另一方面,平日训练心态轻松,3小时答题过程愉快无比。那时每天早晨醒来最期待的就是做数学真题,那种感觉如同热恋一般。
11月20日至12月23日:我强烈推荐的一个方法是数学模拟套卷练习。在这个阶段,每次做一套模拟题,就能复习各章的重点内容。虽然无法覆盖所有知识点,但模拟题的编排有一定规律,能随机复习到重要知识点。需遵守以下原则:1. 每套题限时3小时,时间到即停笔,对照答案自行评分;2. 严格遵循考研数学的考场规定,禁止查阅资料、交谈、求助或嚼口香糖;3. 采用交错训练法,不同老师的题型风格各异,比如先做两套张宇的,再做两套李永乐的,以此循环,能增强适应性,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今年考研数学风格变化较大,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大题尤为棘手。对此,不断练习模拟题,遇到新题,提升解题技能至关重要。同时,模拟实战让你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3小时内,应优先处理相对简单的题目,过于困难的可暂时放下,策略需要在平时训练中积累。这段时间内,你也需要锻炼书写规范,例如张宇的8套卷和4套卷提供与考研相同的答题纸。合工大的几套试题非常有价值,我在考场上解答高数部分时格外顺利,因为那些题型几乎都在之前15套卷中遇到过。因此,我仅用1小时20分钟完成了高数大题,剩下约1个半小时解决线代和概率大题。
考研英语方面:
自三月起,由于基础知识较弱,我选择了一本最厚重的词汇书,每天都投入大量时间来记忆单词。我通常会在每次自学时先花至少一个小时背单词,一天重复三次。每个人记单词的方法可能不同,毕竟你们在准备四级或六级考试时也应该有过类似经历。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单词学习应用作为辅助工具。我会通过研读往年的真题阅读,逐句仔细推敲,然后在完成后尝试何凯文的《最后六套卷》。这可能会让你在考试时感到信心满满,尽管准确率不一定会很高。关键在于持续不断地练习英语,一天也不能落下,记住,绝对不能停!遇到不懂的句子,就一字一句地查阅,逐步拆解,直到彻底理解其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对于写作部分,如果你们在北京考试,我不推荐依赖模板,那样分数可能不高。最好是背诵至少五篇真实的试题作文,确保到时候有内容可写,而且务必保证句型和语法的准确性!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数据独立性等。这些基础知识是构建对整个学科理解的基石,需深入理解和记忆。特别地,关系代数和SQL语言的学习是重点,能够熟练地编写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这是实际应用中的基本技能。
数据库设计是考试的另一大重点。需了解并能运用ER模型进行实体-关系设计,以及如何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理解范式理论,特别是第一范式到第三范式,以及BCNF和4NF,这些都是避免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的重要工具。
再者,事务处理和并发控制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理解ACID属性,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以及锁机制和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这些都是保证数据库系统正确性和高并发性能的关键。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恢复机制也不能忽视。要理解权限控制、角色管理和审计,以及日志记录、检查点和回滚等恢复策略,这些知识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学习方法上,除了课堂讲解,我建议大家积极参与实践,凭动手建立小型数据库来加深理解。利用开源数据库系统如MySQL或PostgreSQL进行实验,模拟实际场景,解决具体问题。多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思路。阅读相关教材和研究论文,拓宽知识视野,跟踪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