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考完试之后我对了答案,客观题是40分。对于客观题,在1000题和风中劲草的题目都做完之后,我主要就是反复看《精讲精练》和《风中劲草》上自己标注的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刷的题目还是太少了,在最后冲刺阶段,大家可以把质量有保证的选择题都拿过来刷一刷。我大题是30分,算是蛮低的了。其实《肖八》和《肖四》的大题我都背得蛮熟,《肖四》的押题确实也很准,但是我个人觉得《肖四》的答案给得不是很好,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大家也不妨去看看徐涛的《小黄书》。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路径包括通读教科书,如果时间允许,可挑做教材的三分之一练习题。不论是采用权威的经典教材还是学校指定的课本皆可,对于考试大纲中未涉及的部分,可以适当忽略。高等数学部分,推荐深入研读书本,若教材难度较大,可以参考汤家凤、张宇、李永乐或王式安的相关辅导书籍。对于时间宽裕的学生,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全书是一个好选择。依据个人进度自由调整学习计划。将过往在真题中出现的低级错误整理到空白纸上,大概积累了三页,每天抽出十分钟浏览一下。这种做法有助于在下次遇到类似易错点时提高警惕,实践证明这对我颇有成效,尽管有时仍会出现一些新的失误......
考研英语方面:
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先后面临两个问题,看不懂和看懂了、题做不对。我用的是陈正康的英语阅读。书分两册,每册里面包含十年的阅读,每年会持续更新。每册又分三本,真题、阅读翻译、答案解析。我的基础不好,看不懂这个问题我用单词加翻译的方法完美地解决了。不拘哪一本单词书,背完就对了。有很多同学说背了会忘,这很正常,就像吃了饭还会饿一样。办法只有一个,每天背。3月份开始每天三页,我都看到吐血,耗费时间不说,过程还困意十足。我只有咬着牙,耐着性子,保持清醒,红笔勾勾画画。但是我不会写,太浪费时间且不适合我。平时碎片时间,我都会拿着配套的单词小册子,看上它五页。第二天看新的,不会重复。大致二十页过后,我会重来一遍。我来强调一下重点,我是看,不是背。不用刻意去背,也不要计较自己是否背住,只要放松心态浏览就好。所谓碎片时间每个人不同,我是吃饭前,睡觉前都会看一点,学习累了休息时也算。一定要制定计划,即每天看几页,情况不同,页数不同,少,没关系,但一定要完成,不能拖拉。第一轮会很难过,但二轮三轮就好很多,大概到九月份的时候我就只需要用小册子巩固就好了。这个关键是坚持,还有早做准备。当时我很多同学都是九月份还手忙脚乱地背单词,唉声叹气,慨叹时间流逝,脑子不够使。
考研专业课方面:
《食品化学》是一门综合了生物学、化学和营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课程,它主要研究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其性质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你需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原理,这对深入理解食品中各种化合物的性质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食品化学的重点在于理解和记忆各种食品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变化。食品的氧化、酶促反应、热处理等化学反应机制也需重点掌握。对这部分内容,我建议采用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理,将各个知识点相互关联,形成系统性的认知网络。
实践操作也是提升理论理解的重要途径。凭实验室课程或者自我模拟实验,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例如模拟食品的保存和加工过程,观察其中的化学变化。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你了解食品化学的前沿知识,拓宽视野。
在复习阶段,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关键。不仅要完成教材后的习题,还要广泛收集历年真题进行练习,凭做题找出自有的弱点,针对性地加强复习。定期进行模拟测试,训练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的能力。
好的时间管理和自律性也是成功的关键。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保持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避免临近考试时的临时抱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