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当时甚至很担心会不过线。但其实在政治上,我还是下了功夫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路历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避坑。我开始复习政治是在七月份。到了七月份,看到一些考研群中的朋友经开始着手复习政治,之后,我买了肖秀荣的1000题,用铅笔做了一遍,又用圆珠笔做了一遍,最后又过了几遍错误率最高的那些题。除了做肖秀荣的1000题,我主要是通过上课来学政治,我自己觉得会效率高一点。到了十月份,我开始回归基础知识,开始画时间轴,记大事件,画框架理解马原,有不懂的地方就问老师,老师很负责,有问必答。到十一月和十二月,买了肖秀荣的四套卷、八套卷,发现自己选择题做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就开始背大题。对于政治,考前自我感觉还挺好,结果考试前一晚太兴奋睡不着,考试上太紧张脑子一片空白,硬是最后抄了材料才填满答卷,希望同学们以后不要像我这么没出息,能拿出最好的状态来做答。
考研数学方面:
11月到考前,错题本过一遍,模拟题精点后面有(网上有最后密押几套卷可以买来练一练)一周模拟两次。12月份,做了张宇最后八套卷,做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我做的时候总是会因为粗心错一些题目,结果考研的时候也栽了个跟头…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种细心的能力。另外,我还做了合工大五套卷,题目质量很好很好,也推荐给大家。最后的冲刺阶段,主要是巩固知识,做多少题目并不重要,放平心态,查漏补缺。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个慢积累,快丢失的学科,单词就把这个学科特征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记单词要从你开始准备考研的第一天开始,到你考英语的前一天晚上为止。而且,单词的范围包括但不陷于市面上单词书的5000+单词,还包括由这些单词扩展出来的常见常考短语,你在做真题阅读时候碰到的不认识的单词短语,背作文的时候积累的单词短语。所以,记单词真的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材料性能、制备工艺等多个方面。在晶体结构部分,理解和掌握点阵理论至关重要,包括布拉伐格子、晶面指数、晶向指数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理论后,你就能更好地解析材料的微观结构,并预测其宏观性质。对衍射原理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如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它们是分析材料结构的重要工具。
相图的学习是材料科学的基础,需理解并能绘制和解释单组元、二组元、三组元相图。理解相图中的稳定区、不稳定区、共存区,以及温度、压力、成分变化对相变的影响。这不仅需记忆,更需理解背后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再者,材料的性能,如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是考察的重点。你需了解各种性能测试方法,比如拉伸、压缩、弯曲试验,以及电导率、磁性、光学性能的测量。深入理解这些性能与材料微观结构的关系,如位错、晶界对强度的影响,杂质对电性能的影响等。
至于学习方法,我强烈推荐结合理论与实践。课本知识是基础,但凭做实验或模拟实验,直观感受材料的变化,加深理解。定期做题和复习也很重要,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能帮助你把握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重点。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互相解答疑惑,激发思考。
保持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关注,阅读相关的科研论文,既能拓宽视野,也能提升专业素养。材料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持续学习和创新思维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