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电子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个政治学的还不错的文科生,所以个人情况来说,政治不难,也不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准备,肖秀荣大大的政治大礼包在我看来完全够用了。我是在开始准备的那天起就每天晚上会拿一点时间来看看知识点详解,但是这个阶段不需要急着都背下来,就算都塞进脑子里了也是会忘记的,所以静下心来一边看一边思考,配合着1000题巩固一下就好。然后我是差不多到12月份才开始每天背一点知识点背诵的小本,配合着后期的四套和八套卷,把这两套卷子上的题目差不多选择题都弄明白,简答题都背下来就基本可以应付考试啦,然后时政也要经常关注,零散的时间看看新闻之类的。
考研数学方面:
虽然我的数学基础扎实,可能无法提供适合初学者的建议,但我强调一点,处理做过的真题中的错误,应多加复习,不要死记答案,关键是深入理解,直至能够独自解出正确答案,甚至看到题目就能回忆起解题步骤。做数学题务必动手,偷懒会在实际考试中导致惨败。按照全书的节奏学习数学,每天坚持阅读并同步练习。如果初期觉得自己基础薄弱,可以参考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地查看教材并解决课后习题,之后再投入全书的学习。暑期过后,逐渐接触试卷,我先是做了模拟卷,包括双李系列,它们的难度明显高于真题。掌握模拟卷的技巧后,转战真题,大部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尽管某些题目仍需积累经验。起初,你可能会被数学的各种方法搞得头昏脑胀,但渐渐地你会发现其实方法就那么几种,一旦掌握并不难。考研是个漫长的过程,四五月开始学习数学和英语就足够了,只要稳扎稳打,完全可以应对。全书虽然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但可能较为零散,单靠一遍阅读记忆效果有限。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大纲词汇5500个,假设不认识的是4000到4500个,应该能代表很多人的情况了。接下来在每天不复习的空余时间,买几叠硬的白卡片,以一周为一个循环,每天按照第1步总结出的乱序把不认识的单词抄到白卡片上,每张抄20个多时间,但是很有益处的。新题型的话是雅思存在很久的题型了,可以买一本雅思的题来模拟,个人建议,小标题是概括该段主旨,要想选到合适的小标题,三个方向找:一、先看首句,顶多第二句,有没有哪个关键词和短语和待选小标题的词相同,若有,列为重点再仔细考察;二、扫视本段,有无某词或事物反复提到多次,若有,看小标题是否有,列为重点再仔细考察;三,若前二者不凑效,回到本段首末句,看看小标题有没有什么词是这两句里重点词的词义替换,多半就是它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的基础理论是核心。需深入理解能带理论,这是半导体科学的基石。要熟悉导带、价带、禁带等概念,理解电子和空穴的行为,以及它们如何在电场或磁场中移动。载流子的产生和复合过程,如本征激发和杂质激发,也是考试的重点。对这些内容,建议凭阅读教材并结合实例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
半导体的掺杂特性不容忽视。N型和P型半导体的区别,以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需清晰掌握。理解不同类型杂质对半导体性质的影响,比如施主杂质和受主杂质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凭做习题来巩固,尤其是涉及到计算的部分,实战演练能更好地帮助掌握。
再者,半导体器件的知识也非常重要。例如,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以及MOSFE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模式,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常考点。理解这些器件的工作机制,并能够分析其I-V特性曲线,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关键。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知识也会融入到半导体物理的学习中。比如费米-狄拉克分布,以及它如何影响半导体的导电性。这部分内容相对抽象,但却是理解半导体行为的重要工具,需耐心去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除了看书和听课,多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尝试自己解释现象,用已知的物理定律去解决问题,深化理解。可能的话,参加一些实验课程或者模拟实验,直观感受半导体的工作过程,会更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