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复习政治时候,复习前期每天花一小时看政治,最后一个月冲刺每天分配给政治三小时。并没有放太多精力在政治上,所以最后分数我还是满意的。九月份,每天看精讲精练,完成1000题对应章节的练习,每学完一章,就梳理该章的知识框架、回顾整理错题;十月份,做完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对照错题解析查漏补缺,月末又回过头把1000题的错题重做了一遍;十一月,开始看真题简答题的解题思路,月底八套卷到手后就一天一套掐表模拟;十二月,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过了两遍,错题集过了一遍,考前一周基本每天都在背大题的思路。十一月底肖八就出来了,做完肖八,我把自己经常出错的那些章节知识,又大致的看了看。十二月九号肖四出来了,就开始背每天下午背半套大题,背了八天。也有人两天从早上到晚上两天背完的,看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四套卷背完之后,就抽出了两个整天又重新把四套卷背了背。考前的下午和晚上又捋了一遍肖四大题,肖八的选择题和肖的时政选择题,很幸运考试的时候碰到了一道时政原题。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初阶学习,我推荐使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同时660题也是个好选择,建议在完成一至两轮全书后开始,时间不宜迟于10月。我个人非常推崇海量刷题的方法,但这并不等于无脑做题,关键在于不断归纳总结,而且不要直接写在教材上,而是记在笔记本里。到了备考后期,你的笔记将成为主要的复习材料,毕竟面对厚厚的几百页书,你无法快速查阅。
考研英语方面:
长难句:推荐何凯文的长难句一书,很薄,但是东西很全,例句都是历年真题的句子,比较有用,但由于自己的时间很紧没有看完,还是全新的。我自己完型阅读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经验,就是做卷子,大概9月多开始做历年真题,真题从97年到14年,留了3张考前培养感觉,基本是一天一张,作文和翻译不写,定时计分,18张卷子很快就写完了,我买的是黄皮的历年英语真题,答案很详细,做完了会逐句看他的翻译和每句的分析,特别是长难句的,每道题的解析也很详细,基本看完了长难句翻译和答案解析问题都能解决,这一段时间自己在尽力的提高自己长难句的翻译能力,自己在有意识的去分析长难句的结构和意思,最后确实经过一段时间能感受到自己这方面能力的提高。真题做完后,一直到考研前,就一直在买模拟题,后面试卷感觉不够,就基本两天一张,基本主流的模拟题全买了像王江涛的、何凯文的,反正一直在尽力保持每天都做阅读和完型保持手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生物质材料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生物质材料主要来源于植物,包括木材、农作物残留物等,其转化和利用是林产化学的核心。深入理解其结构特性,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组成和性质,是基础中的基础。要关注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化学反应过程是核心考点。比如,热解、气化、发酵等生物质转化工艺的理解和应用,需熟悉各个过程的原理、条件及产物。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记忆量大,建议凭绘制流程图的方式进行理解和记忆。
再者,实验技能也是考核的一部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及如何按实验结果进行科学解释,这些都是你需掌握的。尽量多做实验,动手实践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对复习方法,我建议先系统地阅读教材,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结合历年真题,找出高频考点,进行深度学习。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查阅资料或者向老师教,避免留下知识盲点。
不要忽视论文阅读。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提升学术视野,也能帮助你理解复杂的理论概念,提高答题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