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要的是,我们要理智地看待市场上的那些所谓预测试题的书籍,即便是备受推崇的肖秀荣教授今年也仅命中了一道半题目,这让学生们感叹不已。因此,我们应该明确,真正的权威指南是每年官方发布的红宝书。我们不应盲从,不应追逐潮流,深入理解和研读大纲才是备考政治的正确路径,没有捷径可行。通常来说,大纲至少需要通读三次,并通过做题来巩固理解。至关重要的是,要去做历年的真实考题,特别是主观题部分。这些题目往往有一定的模式,关键是找出评卷教师的评分要点,并掌握标准的答题表达方式。这一过程可能较为艰难,但只要你遵循这种方法学习,到了考试时面对考研题目就会感到轻松许多,不再过度依赖预测名师。命题组已经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未来能准确预测到的题目只会越来越少。因此,提升自身的独立答题能力,以平静的心态应对考研政治是至关重要的。
考研数学方面:
大一学的高数真的基本全部忘光,所以重新买了同济和浙大的数学教材重新开始学习,看完一节做一节的习题,因为大三专业课很多,所以留给考研复习的时间真的特别少,所以没能自己独立做课后题,都是直接看着答案做的,可想而知看了一遍教材之后掌握的并不是特别好,之后开始做复习全书,备受打击,自己基本不能完整的做出一道题,所以直接开始重头学习,进度虽然会比自己走马观花的看书慢一点但是会有很大提高,锻炼解题能力。就这样跟着老师一边上课自己一边做全书,发现已经少有不会的题了,也就一章最多三四道的样子。在这里我要明确一下,并不是看的遍数越多掌握的就越好,只有自己面对问题能够有思路,能独立解决才是最好的,我虽然没有看很多遍,但是每一遍的质量都很高,配合用的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有买了一套空白的真题卷子用来做第二遍,期间做了一些模拟题,比如合工大五套卷等等。。。提醒大家看全书和辅导讲义的时候可以做一些笔记总结,这样以便于后期做真题的时候翻阅。
考研英语方面:
若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建议提前着手英语复习。对于完形填空和新题型这两个部分,则无需过于急切地开始。我在十月份启动了完形填空的专项练习,从1997年至2012年的题目入手。起初,我的错误率颇高,但大约在完成五篇文章后,逐渐掌握了解题技巧,之后每次做题的失误通常控制在两到三个,很少超过五个。至于新题型,整体来说并不算太难,通过做一些历年真题,我也有所提升。从10月中旬到12月,我把完形填空和新题型的所有真题都重复做了三次,这个阶段我没有尝试其他模拟试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路原理”是一门基础且核心的课程,它涵盖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基础中的基础,它们是解析复杂电路问题的关键工具。理解并能灵活应用网络定理(如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对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这部分需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
动态电路的分析是考试的难点之一。拉普拉斯变换在解决这类问题中起到桥梁作用,将时间域的问题转换到复频域去求解,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熟练掌握拉普拉斯变换及其逆变换,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RLC电路的暂态过程,是必须的。
再者,信号与系统的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解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特点,知道如何进行傅立叶变换和Z变换,这对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有极大帮助。这部分理论性强,需深入理解并结合实例来加深印象。
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也不能忽视。了解电力系统的构成,熟悉发电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潮流计算的基本思想,这些都是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理解和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是基础,但只有凭做题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我会定期做模拟试题,不断反思自有的错误,找出知识盲点,针对性地复习。我还积极参与讨论组,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难题,这样的互动学习方式对我帮助很大。
利用好网络资源也很重要。网上有很多优秀的教学视频和讲解,作为课本之外的学习资料。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长期记忆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