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矿山与地下测量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购买了肖秀荣教授的知识要点详解与练习册,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着手阅读。起初的挑战颇大,尤其是关于哲学和资本主义原则的部分,往往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才能勉强读完十几页,还让人感到思维混乱。我认为参加政治辅导课程确实有所帮助。首次通读时,不必强迫自己记忆或背诵,而是看完讲解后做1000题,记得用铅笔作答。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一个半月。进入第二个阶段,我在十月开始第二轮复习,用一个月的时间再次研读详解和做题,将所有错误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以叙述形式整理到笔记中,并着重回顾。期间,教师指导我们梳理了毛泽东思想的相关会议和历史时间线。到了十一月,肖秀荣出版了考试点预测(背诵版),我觉得内容十分丰富,于是每晚投入约两小时来学习,同时也开始了历年真题的演练。十二月,任四和肖八问世,这些选择题呈现出与1000题不同的风格,更接近真实考试的氛围。依然使用叙述方式记录错题于笔记本上。肖四极其关键!因为大题可能出现原题,务必认真对待。
考研数学方面:
七月份开始一定一定要开始做复习全书!我不太喜欢有些人的说法,说什么什么书看了多少遍刷了多少遍,数学哪里是可以看就看会的,一定要动手去做,并且一步一步来绝对不可以看答案!我当时全书一共做了3遍,第一遍可能会比较慢比较吃力很多题都不会,没关系,这时候应该做一个记号,这样下一次方便我们找到一些不会的题目和知识点再进行复习。做标记很重要,这关系到你后来的复习计划,比如划√的表示这道题你完全不会,划?的是由于你粗心导致的错误,划※表示你可能只做对了一半或者知识点没有特别清晰需要再做一次等等。做一遍要有做一遍的价值,不能等到再拿到手里的书都不记得当初自己哪里学的不够好哪些学的还不错,这样给我们第二次的复习节省了时间并且标记了重点。当时我做全书到第三遍的时候也并不是说又把所有的题目全部做了一遍,只是把一些我常出错和不会做的题型拿过来又做再总结,可惜也许自己头脑不灵光最后的最后还是有些题目没有想明白。全书第三遍搞定后,基本上就不看全书了,把它留下来当字典用,做题时碰到不熟的知识点再翻下全书。最后两个月就是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也是模拟真实考试那样,早上抽出3个小时来做,一套一套做下来,并且把不会的认真分析,直到弄懂为止。
考研英语方面:
词汇至关重要!如果不掌握词汇,你将无法理解含义,更别提解题了。在一战期间,我从三月到六月专心致志地研读了红宝书,之后的学习变得相对容易,逐步加快复习速度,从每月一次,到二十天,再到十五天,依此类推。一战总共背了七遍,二战则是三遍。考研的过程中,背单词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记不住的词,可以记在小巧的笔记本上,避免携带厚重的词汇书,有助于提高记忆力。至于单词书的选择,不必过于纠结,内容大致相同,无论是绿皮书、红宝书或其他版本,挑选一本,坚持从头背到尾,效果必定相差无几。我在十二月份报名参加了六级考试,便是如此实践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理解和掌握测绘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空间坐标系统、地球形状和大小、地形图的阅读与绘制等。这些都是测绘科学的基石,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这部分时,我建议多做实际操作,比如实地测量,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测量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是考试的重点。例如,全站仪、GPS接收机、水准仪等,不仅要知道它们的工作原理,还要熟练掌握其操作步骤。我经常利用实验室的时间反复练习,做到“熟能生巧”。对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也要有深入的理解,这是保证测量精度的关键。
再者,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现代测绘科技已离不开这些技术,需了解遥感图像的解译方法,熟悉GIS软件的操作,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于矿山与地下测量中。这部分的学习,我推荐结合实例进行,比如参与一些项目或者案例研究,这样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法律法规也是不能忽视的一部分,比如测绘法、土地管理法等,因测绘工作不仅要追求技术的精确,更要遵守法规,确保数据的安全合法。这部分内容虽然看起来枯燥,但却是作为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
我强调的是持续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测绘科学技术基础这门课涵盖的内容广泛且更新快速,需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凭阅读文献、参加研讨会等方式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