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11月21日至12月7日:我专注于小草资料、模拟试题以及背诵肖八。首先,我完成了肖八的练习,接着尝试了市场上的其他模拟题集。由于肖八的部分题目与之前的1000题和时政手册重合,我在完成时得分相对较高,平均达到42.43分。我每天投入大约3到4小时来学习政治,用半个月的时间仔细阅读并背诵了肖八的一半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从考研开始直到考试前我都没放松过,也走过很多弯路,因此对数学的感受最多。暑假这段时间很重要,一定要给自己做个计划表,暑假结束后,开始做真题和660,真题相对而言还是简单些的,各种解题技巧都能用到,尤其是证明题那里,有一套自己的口诀,记住了以后不论是什么样的证明题都会做(当时觉得自己好厉害哈哈哈)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词汇记忆,有许多策略可供选择。我当初参考了一套网络上颇受欢迎的“17天攻克GRE”计划,虽然它出自一本书,但实际上除了每日单词学习表外,其他内容并不那么必要——你只需从网上找到这个单词日历并下载。这份资料包含两个版本的日程,一个紧凑型,一个轻松型。其依据是1、2、4、7、14天的复习间隔法则。若遵循紧凑版,你会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空余时间去处理其他事务。我个人选择了轻松版的日程,大约到中期时,每天需投入约三小时来记单词。持之以恒后,我发现原本陌生的词汇在实战阅读中变得极其熟悉,解题也更加自如。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通常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相互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
在数据结构中,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是基础,排序和搜索算法也是考察的重点。例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需深入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知识,包括CPU结构、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输入输出系统等。这部分需理解和记忆的内容较多,但理解了基本概念后,凭构建模型来帮助记忆。
对操作系统,要熟悉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机制,特别是进程调度、虚拟内存管理和磁盘调度策略等内容。这部分需理解并能够分析问题,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是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核心,每一层的功能、协议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都需掌握。尤其要重视网络层的IP协议,传输层的TCP和UDP协议,以及应用层的各种服务。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逐个击破。利用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深入学习每一个主题,配合做题加深理解。对复杂的概念或算法,尝试自己动手实现,或者凭观看讲解视频辅助理解。定期复习和模拟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帮助你巩固知识,检测自有的学习进度。
在备考过程中,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至关重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避免临时抱佛脚。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多向老师或同学教,或者在网上寻找解答。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