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电路与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阅读材料包括了《肖秀荣精讲精练》、《肖秀荣的历年真题解析》、《肖秀荣的一千道练习题》、《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指南》、《肖秀荣的核心考点速览》、《风中劲草考研辅导书》、《肖秀荣的冲刺模拟卷八套》、《肖秀荣的最终预测四套卷》、《任汝芬的终极四套题》、《徐之明的关键四套预测卷》、《米鹏的三套密押试卷》以及《蒋中挺的决战考场最后五套卷》等多种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大学期间,我的数学成绩相当理想,同时我对这个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早在大三下学期,我就启动了数学复习计划。我首选阅读教材,不过并未完成所有课后练习题,因为数量庞大,我觉得有些繁琐。我倾向于深入理解每一个定理和定义,习惯于看完一章节课本后,配合完成一章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因此,在暑假来临之前,我已经几乎完成了整本书的复习。暑假期间,我专注于《基础过关660题》和《线性代数辅导讲义》的训练。开学后,我尝试了几套历年真题,并能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完成,这让我感到挺满意的。于是,我减少了数学的复习频率,偶尔做一些真题的部分题目。到了十月份的国庆假期后,我开始挑战颇具名气的400题。遇到难题时,我会花费将近三个小时去解答,虽然过程中有些挣扎,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而对于较为简单的题目,我通常花两个小时草草地解答后便结束了。第一次做400题时我没有全力以赴,等到题库耗尽后,我又重新做了一遍,这次我投入了更多的专注力。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我主要是吸取了几个前辈的经验,加上我自己的特点做的。背单词实在是一个大问题,那时候我也努力过,基本上看了一两遍吧,后来也买了张健的那个大黄本。买两套就够了,虽然说你要多做几遍,可是时间真的不太够用。我每天的时间用来学习的也不是太多,相比较而言。只做真题,多做几遍,这是经验一。第二就是按专题来做,我是先做的翻译,然后是阅读,然后是新题型,然后是完型,最后是作文。每个专题做完都要总结,总结比做题重要,做题才花多少时间啊,最重要的是把每个单词,每个句型都搞明白,文章结构和思想搞明白,题目的类型以及应对方法都搞透。常常走在路上思考你的复习方法是不是要调整,这点也很重要。英语大体就是这样,出效果很慢是英语的特点,不过要坚持。大家博取众长吧,多看看别人的观点,以自己为中心,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系。还有,如果你英语基础不是太好,建议还是背背真题的阅读理解,专业课我不提倡背,英语可灰常提倡。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理解信号的基本概念,包括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它们的特点和转换关系。特别地,傅立叶变换是理解和分析周期性信号的关键工具,要熟练掌握其计算规则和物理意义。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则是解决线性时不变系统问题的重要手段,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系统理论是这门课的重点。需了解系统的分类,如因果性、稳定性、线性和非线性、时变和时不变等,并学会判断一个给定的系统属于哪一类。对线性时不变系统,凭卷积来求解输出响应,这是需大量练习的部分。
再次,信号的滤波、调制与解调是实际应用中的重要环节。理解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如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等,能够帮助设计出满足特定要求的信号处理系统。调制与解调技术,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是无线通信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
至于学习方法,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至关重要。阅读教材和讲义,理解概念和公式背后的意义,凭做题和编程实现来加深理解。对复杂的系统模型,尝试画出系统框图,这样有助于直观理解各个部分的关系。定期回顾和总结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
利用在线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的相关课程,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点。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同学一起学习,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解决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