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对政治方面的担忧最小。第一年,我主要依赖肖秀荣的试卷集以及历年的试题。前期,我投入大量时间解答无数选择题,几乎完成了2000年后所有能找到的题目(因为快速完成选择题是提高分数的关键步骤,尽管我的成绩并不顶尖)。进入后期阶段,我在回顾错误或已经做过的选题的同时,也开始研读大题的素材。我的策略很简单,无论基础如何,购买肖和任的试题,比较他们的答案解析,理解他们从何种角度剖析问题,并找出其可能的盲点。通过参考马哲教科书的不同章节,我能发掘出新的分析角度。以寻找答案缺失为目标去学习,能让你站在更高的视野,同时也能记住更多的内容。此外,高中政治强调的方法论,我要强调,绝对是考试的重点,即使肖秀荣本人未予确认,但我确信它一定会考。当你做了很多卷子,看了许多主观题的答案,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分析角度和方法论来解释。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的建议是你想到的所有相关方法论和观点,都尽可能地列举出来,写在答题纸上。我们的政治考试并不要求你担心偏离主题或者担心6、7个要点中有1、2个不太贴切。实际上,评卷老师更害怕的是你的回答缺乏深度和广度,而不是因为你联想的知识点过多而扣分。近年来的考研趋势是鼓励考生展现个人见解,了解这一趋势将有助于你更加自如地备考。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考试难,题量大,所以主要考的是你解题的准度和速度,大家多在这两方面下功夫。追求解难题在这种考试里是没意义的,第一阶段主要是用的同济第五版的课本进行复习,基本定理要搞懂,例题要一个一个验算,课后题每个都要保证作对。数学复习最忌眼高手低,希望大家都能踏踏实实进行这个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大量做题,选择习题册最重要的是要贴近考试难度,太难的是没有意义的。第三阶段主要是开始模拟,真题一定要重视。关键是要完全模拟考试,找两个半小时进行模考,合理分配时间。数学全书要刷很多遍,建议做题时标注好哪些题目很经典但不会做的、难度大的,刷第二和第三遍的时候只刷标注了的题目就行,不然时间肯定不够的。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与四六级不同,因此也要认真对待。由于我已经工作了一年,对于英语有些生疏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努力补齐短板。背单词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任务,很多同学会选择买一本单词书按顺序背诵,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按顺序背诵往往背到C,就已经累到不行,而且容易混淆。我选择在手机上背诵,每天早上和晚上睡前完成规定的任务。前期只要把基础打好就行,后期冲刺阶段每天要做连续两篇的英语阅读理解,以此来熟悉和巩固语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通信原理”是一门涵盖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基础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在复习过程中,我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巩固。例如,理解并熟练掌握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性质,以及傅立叶变换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这是理解通信系统的基础。
对通信系统的模型和工作原理,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和记忆。比如模拟调制技术(AM、FM、PM)和数字调制技术(ASK、FSK、PSK),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应用场景。还要熟悉信道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如卷积编码和CRC校验,这些都是通信系统中保证信息传输正确性的重要环节。
再者,我还特别注重对信源编码和信道容量理论的学习。香农定理是理解信道容量和编码效率的关键,熵和互信息等概念则是研究信源编码的有效工具。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在解决复杂通信问题时更有思路。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我不仅阅读教材,还参考了多种教辅资料,以不同的视角来理解和消化知识。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凭实际操作加深理解。我还会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团队学习也是我备考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我会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这种互动我受益匪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有时候,他人的见解可能会你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