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分数是最为理想的一科,我并没有太多复习,可能是因为自小喜欢看历史书的缘故吧,考得最好(运气)。做肖1000题或模拟卷时,一定要看解析,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增强记忆。考前的肖四一定要背,本人考前花了九天时间背。大概压中了三四问吧!不管有没有压中,都要背可以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对选择题也是有帮助的。我也买了任四,只做了选择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分数差距最显著的科目。9月26日起,我正式启动复习,首日便沉浸于高等数学(上册)的教材中,依赖模糊的印象,我在短短两天内迅速浏览了全部概念,却未曾解答过一个习题。接着,我通过实践来深入研读,因为单纯看书只能了解表面,无法真正领悟和运用,于是每天投入四个小时专注于数学课程,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及相关复习书籍的部分内容,以此在一个月内稳固基础。此后的阶段,我投身于海量练习,强烈推荐李永乐系列的数学参考资料,我依照数学复习全书(两次)、660题、冲刺6+2和经典400题的顺序逐个攻克。每次完成后,我会着重剖析错误,探究其根本原因。
考研英语方面:
然后我写作文写得很早,我10月份差不多开始看作文了,我每隔一两天写一个作文,给老师批改,当然后期差不多天天都在写,所以到考试的时候感觉那个写作文写下来随便都不止200多字,往往还要删一点。当然这个时候我也有自己的模板,我看了作文书,然后自己跟老师学了很多,然后总结,哪一句话应该写什么,我每一句还做了编号,哪些单词可以替换,当然看到好的就记录下来写在本子上就相当于积累,就感觉像厨子写作文的好词好句。我没有在网上找那种模板,全部都是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大家都在说反模板,所以每个人应该自己总结出自己擅长的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理解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的核心。你需掌握供求理论,了解价格如何凭市场机制决定,以及消费者如何在预算约束下最大化效用。生产者如何在成本和利润之间找到平衡,形成企业的决策模型。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都需深入学习和大量的案例分析来强化。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运行规律,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关键指标。理解GDP、货币供应、财政政策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IS-LM模型、AD-AS模型来分析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要求。对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汇率变动等内容也需有深入理解。
除了理论知识,计算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样重要。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都需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例如使用边际分析法、弹性理论等。熟悉并能熟练运用Excel、R或Python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建模,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阅读和理解经济文献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我会定期阅读《美国经济评论》、《计量经济学杂志》等权威期刊,尝试理解和批判性思考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这对提高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非常有益。
我建议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公式和理论,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凭做题和模拟练习,不断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不同视角的碰撞会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