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我的政治复习启动相对较晚,大约是从十月中旬开始。对于主观题目,我主要依赖于肖秀荣的1000题,重复做了两次,还有肖8做了两遍,以及肖4和任4的大题各看了一遍。在背诵部分,我着重记忆肖四的大题多次,同时掌握了徐涛的20个必背关键点。至于任4的大题,我用它们来作为额外的学习材料。今年的政治考试,除了全球化那道题稍显不足,其他都在我复习的范围内。
我个人认为,考试大纲,也就是俗称的红宝书,涵盖的内容过于繁杂,实际帮助有限,虽然我购买了但并未深入阅读。一般来说,政治分数的主要部分是由选择题决定,通常是选择题得分的两倍。有人主张主观题可以在考前临时抱佛脚,但我认为这取决于个人情况。如果你是文科背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背诵经验,这种方法或许可行。而对于像我这样的理科生,我推荐尽早着手准备。在初次学习参考资料时,注意关注可能的大题考点,到做肖1000题时,可以大致浏览大题及答案,肖8则需要熟悉大题的答案,而肖4的大题答案必须倒背如流。我记忆力欠佳,因此在背诵时我会提取关键词并尝试默写重要信息,以便加深印象。
随着复习的推进,政治所需的时间会逐渐增加。我倾向于早晨和晚上大声朗读和背诵,利用碎片时间回顾客观题的知识点,以此巩固记忆。有些同学可能会焦虑,觉得时间不够,还没背完所有政治内容,但请不必过分担忧,政治成绩不会成为你考研路上的绊脚石。设定好自己的目标,比如期望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得分,然后规划好学习时间和进度,你会更有条理地应对。
考研数学方面:
我首先专注于复习线性代数,同步阅读教材并解答习题,这样的过程帮助我清晰了思维,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学科的框架。接下来,我以同样的方式处理高等数学,将课堂讲义与教科书内容相结合,自我整理笔记。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重复”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特别是不断重做历年真题和反复梳理课堂笔记,我觉得这对我的最终成绩提升最为显著。自11月起,我就依据个人的理解,将真题解析和笔记整合成一份解题手册,并在每日做题前浏览一次,以此来延缓记忆衰退。到了后期,我会每天抽出时间在空白纸上默写这份解题笔记。如此一来,我发现自己的数学逻辑逐渐增强,解题也变得更加流畅。不断地归纳教师的笔记,以及三十多年的数学真题,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答题笔记,这使得我在考试时能自如地联结各个知识点,有条不紊地解答问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精髓在于实战演练!推荐采用“五步学习策略”:首先进行试题操练,接着自行翻译全文(记得动手写哦),然后借助解析仔细研究题目,再与你的翻译对比,最后挑选出重要词汇和语句进行摘录并熟记。这样一套流程大概需要两个小时,利用清晨的余晖研读专业课或政治是个不错的选择(随着时间推移,效率会提高)。总结来说,英语复习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掌握方法,信心满满。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是非常重要的。理解这些概念不仅需理论知识,更需实践应用的理解。我建议多阅读经典的软件工程教材,如《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并结合实际项目案例进行深入思考。
编程能力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技能之一。你需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如Java或Python,并熟悉数据结构和算法。我推荐LeetCode和HackerRank这样的在线平台进行实战训练,参与开源项目或者自己动手做小项目也能大大提高编程能力。
再者,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也是考试的重点。理解各种质量管理模型,比如ISO 9001,以及敏捷开发方法,如Scrum和Kanban,是必不可少的。版本控制工具如Git的使用也非常重要,因这是现代软件开发的标准工具。
了解软件工程的最新趋势和技术也很关键,例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你凭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行业报告和科技新闻来保持更新。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主动学习”是最有效的。这意味着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积极地去探索、理解和应用。我会定期进行自我测验,凭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进度。参加学习小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相互讨论,共同进步。
好的时间管理和自律性是考研路上的关键。设定明确的学习计划,每天坚持一定的学习时间,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都能帮助你在备考过程中保持高效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