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能源系统与碳管理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进入十二月初,我便集中精力复习大纲内容。由于前期积累了足够的阅读量,背诵变得相对轻松。对于肖八和肖四,我仅浏览了可能出现的题目类型,并未深入记忆;幸好我对大纲熟悉,因此客观题部分为我挽回了不少。因此,建议大家也应关注肖老的预测,关键是要掌握如何应对主观题的答题策略,这样可以避免考试时的不安。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由于我已经生疏了很久,所以我的方法是先概略的扫一遍教材,把概念弄清。数学其实很基础,没有高难度的解题技巧,但要对概念清晰。以全书练习为主,这本书还是有些错误的,自己要辨别。之所以看李永乐,是因为里面有很多技巧和公式可以大大减少解题时间,我还是认真的做了一遍。总而言之,我是教材看了一遍(课后习题有选择性的做了一遍),李永乐4遍。整理了错题集,空闲时间我就看看错题集。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最少研究三遍),真题不时用来做的而是研究的!重点在阅读。我初期做的是02年以前的真题,之后才做的后面的,(剩下近两年的到考前模拟)做第一遍的时候被虐的很惨,每张试卷在五十左右徘徊,一度怀疑自己的英语水平……前一天做第二天对答案研究相当于做了两遍找出错因,第二遍全文翻译,我把真题上的所有文章都翻译写在笔记本上,对照答案用红笔标出翻的不对的地方,一定不要图快弄懂为止!所有生词都抄在生词本上查明所有意思及常考词义(考研非常喜欢考熟词偏义)。第三遍,题文相对。将题目返归到文章里,在文中找到出题点标明题号,研究正确选项与错误选项的差距,在每道题前标明题型,错因。第四遍,总结规律。按题型分类,正确选项特征,错误选项特征,常见出题点,各类题型考的频率及做法,自己高频错的题型及错因,全部都用各色笔写在一本本子上。第五遍,买一份全新的试题重新做一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做做黄皮书。我当初第四遍真题结束很早就做了下张剑黄皮书150篇的提高篇练练手感。最后是作文,考研英语反模版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北上广的学校最好别用模版,可以参考模版写出自己的模版。我当时按类分别写出了自己的模版。每周最少要写两篇作文,就写真题作文,写完以后再去对比范文,不建议背范文,可以背经典句子或者是高端表达句型。我专门用了一本笔记本积累各种写作高端词汇,高端句型,大气的句子等等。每天早上的一个小时晚上一个小时是英语背诵时间,背单词,读真题,背作文语料!多读多背多积累语感才会有才会做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运筹学主要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等几个大块。线性规划是最基础的部分,理解并掌握图解法和单纯形法是关键。需深入理解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含义,学会构建合适的模型来优化问题。整数规划是在线性规划基础上引入了整数变量,使得决策更具现实意义。这里,理解和运用割平面法、分支定界法很重要。再者,动态规划则涉及到多阶段决策过程,它的核心思想是“最优子结构”和“无后效性”,掌握这两点有助于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至于网络流问题,如最大流最小割定理,要熟练应用Ford-Fulkerson算法和Edmonds-Karp算法。运输问题和分配问题是运筹学中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会用表上作业法和匈牙利算法求解它们,能帮助在案例分析中游刃有余。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除了课本知识,我经常凭做习题和模拟题来加深理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一起研究复杂的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编程也是提升运筹学技能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使用Python的Pulp库,还是MATLAB的优化工具箱,都能帮助将模型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从直观地看到结果。
在运筹学的学习中,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也不要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只有扎实的基础,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高级概念。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这对理解和解决能源系统与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