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大纲过了不下五遍,买了本蒋中挺的时政,一样的背了肖四蒋五。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时间足够充分,可以过一两遍政治大纲,如果时间不够也没有关系,我是10月份刚开始复习政治,一定一定要关注时政。因为不管是毛中特还是史纲或是思修,都有可能出时政方面的问题。时政占有很大的比重。大题可能拉不开分,重点是在选择题中的多选切记,把握时政。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学习始于暑期,主要集中在午后时段。起初,我专注于复习阅读理解,以1997年的真题为起点,每日解决两篇。据前人经验,真题需至少做三遍,首遍仅做题,不查阅单词也不对答案,以免记住正确答案。第二遍完成后再对答案,依旧不查单词。第三次则需彻底理解每个单词、短语及句子含义,同时掌握每个选项中的陷阱。由于时间紧迫,我仅对2005年前的试卷做了一遍,而2005年后的试卷则重复做了两次,因为那时题型趋于稳定,难度也逐渐提升,更贴近当前考试模式。预计在国庆假期结束后,真题阅读部分应已完成。同样地,保留一些最近几年的未做试卷,用于考前模拟测试。阅读理解必须每天都练习一到两篇,保持解题状态直至考试。我坚持不懈地背单词,这让我受益匪浅,到了后期,阅读理解大部分内容都能理解了。我使用的是《红宝书》,总计背诵了约八九遍,考试前我已掌握了大约80%的词汇。早晨我会背诵100个单词,初期不必记住所有含义,记住一个就足够。待《红宝书》背诵四五遍后,再记其余含义,这样负担会减轻许多。科学研究表明,单个单词的记忆时间不宜超过4.5秒。我在阅读中遇到生词,会将其标注在《红宝书》上。作文部分,我跟随王江涛的指导,背诵了20篇范文,大约从10月开始,因夜晚利于长期记忆,所以我选择晚上进行,并持续重复记忆直到考试前夕。背诵两遍后,我购买了英语答题纸进行默写,发现总会出现拼写错误,熟记并不代表能准确书写。作文通常采用印刷体或斜体字,斜体相对较易练习,早期可多加练习。自10月起,我逐渐开始专项训练新题型和阅读C部分,利用历年真题,完成后又购入黄皮书的新题型和阅读资料,仍安排在下午进行。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综合”这门科目,它涵盖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等广泛的内容。你需对教育的历史发展有深入理解,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我建议,阅读经典的教育学原著是必不可少的,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尼尔·波斯特曼的《童年的消逝》等,这些书籍能帮助你形成自有的教育观念。定期整理笔记,构建知识框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会记忆更加深刻。
“特殊教育专业综合”则要求具备扎实的特殊教育基础理论,包括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教育策略以及评估方法等。这里,除了课本知识,我还推荐大家多看一些相关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理解和应用特殊教育的教学理念,比如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实战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大于记忆”。对复杂的理论,尝试用自有的话解释,或者凭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理解。定期做模拟试题,既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提前适应考试节奏。小组讨论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你从中听到不同的观点,激发新的思考。
别忘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关于特殊教育的话题,因这可能成为论述题的切入点。例如,如何在普通教育中融入特殊教育,或者如何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等,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