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重点在后半程,我的第二轮复习就到了十一月了,这段时间主要是做历年真题。用的材料是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我做完了选择题,主观题没有时间做,但是也会思考一下,写一下思路。我觉得有必要自己尝试写完整的主观题答案,因为想跟实际写出来是不一样的。在这段时间我还买了肖秀荣的《考点预测背诵版》和《形势与政策》,前者感觉作用不是特别大,后者还是要看一看的。肖秀荣也会更新新的时事,直到12月发生的事情都是有可能考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教材《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均为吴赣昌主编,人大出版社。教材用来打基础,学习知识点、各种定理、各种公式。课后习题都要亲手做。复习和考试的范围参看《数学核心笔记》。一定要建立错题本!!!一定要整理笔记!!!我习惯用A4纸,因为是活页的,方便整理。讲真,最后用完了一整包,500张(永远的财富,收获满满)。
考研英语方面:
重点任务就是攻克英语阅读。阅读分为三部分,PartA、B、C。A部分就是常规大阅读(4篇文章,每篇文章5题,每题2分,共40分),B部分俗称新题型,C部分就是英译汉,B、C部分都是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阅读是英语的重头戏,总共60分,英语的成败几乎就在于阅读的成败,而A部分又是阅读的难点和重点,对于PartA部分阅读一定要多去研读真题,反复揣摩出题人的用意,考研阅读和四六级阅读的思路不一样,四六级阅读做得好,考研阅读未必能做好。要想考研英语拿高分,大阅读这里绝对不能丢太多分,20个题错误控制在5个以内较理想,最好3个以内,当然越少越好。我暑假后期和9月就是重点做英语真题阅读,用铅笔写答案或者别在试卷上写答案,以后还可以继续做。第二遍第三遍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之前对的题目可能还会错,错的题目可能还是会错,做好心理准备,慢慢把真题,尤其是错题吃透,相信量变终究引发质变。同时做阅读要控制时间,否则考研时你很可能不能完卷,建议平时模拟时,一次做完四篇阅读,时间控制在70分钟以内。前期对英语要足够重视,每年很多人都过不了英语单科线。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文学原理是水文学的基础,涵盖了水循环、水量平衡、洪水分析、干旱研究等多个方面。深入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例如,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是分析河流系统动态变化的基本工具。需清楚每一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掌握水量平衡的计算是考试的重点。无论是流域的年水量平衡还是湖泊的水量平衡,都需灵活运用相关公式,并结合地理环境进行实际计算。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再者,洪水分析和设计洪水计算也是考试中的难点。理解洪水形成的原因,熟悉不同的洪水模型,如单位线法、降雨径流模型等,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模型进行洪水预报和防洪工程设计,都是复习的重点。对这部分,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实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对干旱的研究,需了解其定义、类型,以及评价指标,比如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等。掌握应对干旱的水资源管理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复杂的公式和模型,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定期做题,凭实战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多参与讨论,或者找同学一起模拟考试,提升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