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阅读书籍时,将答案记录在A4纸上,别忘了1000题需完成三次。初次尝试可能错误频出,但无需担忧,重要的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仅仅对照答案改正。对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概论这两部分,可能会感觉有些困扰,它们带有浓厚的新闻播报风格,不过请保持冷静,因为历史知识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在高中已接触过,重新学习甚至能激发新的兴趣。接下来的关键步骤是,找出做错的题目,查阅大纲解析,并使用晨光彩色笔标出。这一轮结束后,自己概括知识要点并构建框架,每个章节的主题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呈现,以此作为后续学习的引导。
从10月10日至11月5日,重复上述过程,再次浏览大纲,做1000题,同时在大纲中标注错误。这轮可直接在1000题上写下答案,理解错误的原因,做好批注,深化理解。
11月6日到考试当天,你会遇到一本《风中劲草》,它精心编排,印刷精美,与大纲紧密对应,条理清晰,重点鲜明,堪称考研资料的翘楚。直至考试前一天,都要反复研读,随着翻阅次数的增加,你能达到一个新高度,闭上眼睛几乎能记住每一页的知识点所在位置。我平均每天阅读15页,大约15天读完一遍,总共读了三遍。对于马原和毛中特部分,可以多看几次,四遍、五遍乃至更多,没有限制。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阅读有很重要的一个是我每天早晨在写完每日一句后,会再读一篇何凯文的英语外刊《时文精析》,这个不用精读,就是训练阅读的速度自己对于不认识的单词结合语境的理解。因为我们做阅读不可能所有单词都认识,需要我们有结合语境猜词的能力,坚持读这个是有用的,最起码不会因为反复刷阅读刷熟了而到时候在考场看到之前完全没见过的陌生文章而懵掉。对于做题顺序的话,这个因人而异,如果你一上来就思路清晰,那就先做阅读理解,先攻下这个堡垒,然后依次往后,最后做完形填空;如果基础不太好的,先做个新题型(这是送分题)熟悉熟悉,再做阅读理解,觉得累了再换个翻译或作文,回过头来再继续做。最好把完形填空放在最后!分值最低,错十个才五分,阅读理解错十个你就准备二战吧。总之,一定要灵活,保持自己最好的状态!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质、合成原理及应用的学科。其中,聚合反应机理、链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热力学行为等是核心内容。学习时,要深入理解聚合反应的不同类型,如自由基、离子、配位聚合等,并掌握它们的动力学特点。对高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如玻璃化转变、结晶行为等,需凭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
接着是有机化学,它涉及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芳香性、立体化学、官能团转化等基本概念。练习绘制和解析有机分子结构图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深化对分子结构的理解。掌握各类有机反应机制,如亲核取代、消除、加成反应等,是应对考试的关键。
仪器分析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工具,主要研究各种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例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都是常考的内容。理解每种仪器如何从样本中获取信息,以及如何解读这些信息,是学习的重点。实践操作经验也很重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验室设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深度学习和系统性。对每个主题,都要尽量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不是简单地记忆事实。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凭解题,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找出知识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