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工业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刚开始接触政治复习,感觉一片茫然,逐渐地我才摸索出了个人的学习策略。因此,即使初期未能找到合适的方法,也不必过于焦虑。任何努力都不是徒劳,所谓的无效其实是为有效打基础,即使是误入歧途,也帮助你淘汰不合适的方式,引导你探索新的路径。我在初开始复习时,初期阶段每天匀出一个小时学习政治,到最后一个月全力冲刺时,则将每日的三个小时留给了它。我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但最终的成绩令我感到满意。九月里,我每天都研读精讲精练,并完成相对应章节的1000题练习,每结束一个章节,都会构建知识架构,回顾并整理错误题目;进入十月,我专注于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通过错误分析来填补知识空白,月底我又重新解答了1000题中的错题;十一月,我开始关注真题中简答题的解答技巧,月底拿到八套卷后,便开始了限时模拟训练,每天一套;到了十二月,我两次过了一遍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重温了错题集,考试周前的一周基本上每天都在熟记大题的答题策略。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辅导书:复习全书、历年真题、660、400题。我三月份到五月份先把高数课本看了一遍,习题做了一遍。从五月低开始下午或晚上时间看一章视频,学习一章复习全书,这样循环渐进到八月的时候(好像),才把复习全书做了一遍。复习全书是个好东西,内容很全,但复习全书只学习一遍意义不是太大,因此我第一遍结束之后立即开始第二遍,到最后上考场前好像弄了两遍多,第三遍只是把自己前两遍圈出来的题重点看了一下。历年真题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我11月份开始做的历年真题,从99年开始,晚上抽出3个小时,严格按照考场上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套一打分,感觉效果还不错。660我只做了一遍,个人感觉题目有点偏,但很有利于把基础打牢。400题我先把第一套做了测试了一下,当时自信心备受打击。400题我只把选择题做完了,我觉得没有复习到一定程度,千万别轻易尝试400题。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并且要反复回顾以前的知识点,我把复习全书当成教材使用,把前面的知识归纳部分记忆了好几遍。数学同样需要记忆。
考研英语方面:
说一下英语吧。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重要的是请讲三遍。其实我就是在单词这方面有点吃亏,一开始我老觉得单词这么多,背过也就忘了,还不如把时间省下来做会真题呢,其实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就算你背完一遍也没记住,但做题时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你会感觉好多词很熟悉,有印象,有时候联系上下文猜也能猜对。所以单词必须要背,而且要早背,最好多背几遍。我当时背单词背的就晚了,没什么时间了,就买了一本王江涛的十天搞定考研单词,小册子形式的,上面浓缩了考研高频词汇,我感觉还不错。不过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一样,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单词书很重要。英语还有阅读,新题型,完型,这些题型就需要你多做真题,多做几遍,并且把重点放在阅读上。作文就是也要多背,最重要的是要多自己动手写。其实这些我相信大家也都看过不少经验了,我就是多强调一下单词的重要性,免得再有学弟学妹和我一样走弯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这是所有深入研究的基石。你需了解并掌握生产系统的基本构成、生产类型及特点、生产计划的层次结构,以及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这些内容在课本中都有详细的阐述,需凭阅读和笔记来扎实基础。
深入学习生产计划的方法和技术。这部分主要包括MRP(物料需求计划)、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JIT(准时制生产)和TOC(约束理论)等。理解每种方法的核心理念,比如MRP如何按预测和库存信息计算物料需求,ERP如何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JIT和TOC如何减少浪费,提高效率。这些都需凭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来深化理解。
再者,掌握生产控制的关键工具,如甘特图、网络图、线性规划等。这些工具能帮助进行生产进度安排和优化决策。你需熟悉它们的构建和应用,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生产中的调度和控制问题。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尝试使用模拟软件或者参加相关的实习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这样既能巩固理论,又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生产计划与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理论和技术如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正在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保持对新知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会你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