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我参考了任汝芬的模拟试题集,他提议将时间平均分配给选择题和问答题。他认为,对于选择题,如果你会做就做,不会做就算思考良久也无济于事,可能还不如随机猜测更有效。一般而言,除非你非常确定自己的初次选择是错误的,否则不应轻易改动。至于大题部分,满分为50分。如果预测题目与肖秀荣的相似,鉴于他的详尽解析,你可能会写到手酸;若未命中原题,你需要在记忆中搜寻相关知识点,并自行构造论述,这无疑需要大量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水平在所有科目中较为突出,因此我在英语复习上花费的精力相对较轻。自9月份起,我就与几位同学共同展开复习。我们每周坚持完成两套真实的考试题目,我总共完成了两遍英语真题,推荐至少做两至三遍。然而,关键在于,做题只是手段,理解并分析解析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推荐购买张剑的真题黄皮书,因为它的解析非常详尽。在这段时间里,我每天早晨会背诵一篇王江涛的作文,并在当晚临睡前尝试默写,以此每日积累一些高级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等。学习时,不仅要熟读原著,如《资本论》,还要深入理解其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观点。我认为,关键是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凭分析现实问题,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定期复习和做笔记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帮助梳理思路,形成知识体系。
接着,关于“经典著作”,这部分需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主要著作,并能从中提炼出核心思想。阅读时,我会采用精读和泛读结合的方式,对重要段落进行摘录并撰写读后感,这样既能提高阅读效率,又能加深理解。参加读书会或者讨论组也是很好的学习途径,听到不同的见解,拓宽思考角度。
至于“专业综合基础”,这个科目涵盖广泛,可能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对这样的科目,我建议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这有助于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也能检验知识掌握程度。
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自我反思很重要。每次学习完一个新的章节或主题后,我都会花时间回顾,思考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能否用自有的语言解释清楚。这种方法对我提高理解力和记忆力非常有帮助。